顾汐让人放出消息,要高价收购新鲜松茸。
山泉村人一呼百应,现在大家更积极往山上跑,低着头寻找采集松茸了。
每天截止到傍晚之前,少时能收到二十多斤,多时能收到六七十斤。闻着新鲜出土的松茸,顾汐的嘴角就止不住的上扬。
带领何婶与春兰俩人,把松茸的根部轻轻削掉,清洗干净后切成薄片。白天借助日光风干,夜晚烧上炕,竹筛子放在火炕上,蒸发烘干水分。
能快速的脱水,等到干透透后,就用大号石臼舂碎,由于颗粒感过大,最后还用石磨手工研磨成粉。
整套流程下来,制作收获的松茸鲜。顾汐亲测做过几顿饭菜,凡是加过松茸鲜的菜或者是汤,真的好吃又好喝,确实很鲜提升食物层次。
新鲜的松茸每天都在继续收。顾汐首批制作成功的松茸鲜,研磨成粉后足足有三十斤。
从竹林里砍回来的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的,放进锅里加水煮杀青,去除竹青味,等竹筒晾干后,就能拿来装东西了。
每个竹筒里分装一斤重的松茸鲜调味料。
顾汐还分装了一些,拇指般粗细的小竹筒,作为推广的试用品。对身旁的王多余王二狗说:“你们俩下次去府城送货时,跟管事的推荐下这个松茸鲜。
跟掌勺的师傅说一下,在菜品七八分熟时出锅前,只要放入一点点的松茸鲜提味,菜品的口感美味能翻倍。
这一斤竹筒的松茸鲜,可以做出很多道菜或者汤,如果他们需要买的话,十两银子一大竹桶。而且是每月限购五桶。”
“夫人的意思是,宴雅楼如果想一次买十桶,我们也不能一次性卖给他吗?”按理说东西卖的越多应该越好呀!王多余很好奇东家,竟然提出的限购模式。
“是的,限购是因为目前产量不多,同时也想更多人能买到。这次你们去府城后,去富贵人家后门推一推,或者是别的小饭庄,做吃食的店铺,也都可以去问一问。
只要每卖出去一桶,我给你们奖励五文钱。
除了供应酒楼餐馆,和富贵人家吃得起,一般普通百姓家庭也舍不得,买这么贵的调味品。如果府城卖不出去,我就推广到青州,好产品还怕别人不识货吗?”
春兰在一旁很自信的说:“夫人做出来的东西,不可能会卖不掉。”
其他人也笑了,王多余王二狗俩人,用力的点着头,对夫人绝对的信心与崇拜,也相信夫人制出的产品,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让人将装满松茸鲜的,三十个竹筒封上竹盖子,搬进库房的架子上放好。还剩些散装的松茸粉,何婶装进小罐子里端进厨房,日常做饭菜的时候使用。
“何婶与春兰,之后每天新收的松茸,你们就这样分批处理烘干,也可以积攒几天的量,再一起研磨成粉。”
“好的,夫人。”
新研究出来的初级松茸鲜,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就留在前院让家里人,协助帮忙制作着。
以后可以升级产品,加入精细的白盐,或者添加其他配比的调味进去。这些升级款的都等日后,选出可信任之人,再把松茸鲜转移到,独立的食品加工作坊制作。
买卖虽不大但利润高呀!这项生意日后打开了销售渠道,一年下来也能挣不少银子的。
顾汐不仅给很多村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很多商铺带去生意,也为摇摇欲坠的土家村,带来了起死回生的机遇。
土家村地理位置特殊,土质特别适合烧制,土陶碗盘、坛子水缸等器皿。本村一半人以上从事擅长此业,但是市场购买力不足呀!大家有这个手艺,也只是勉强维持温饱。
顾汐一次性定制的东西,就相当于整个青峰镇半年的销量。
最近送来的大水缸和坛子,顾汐检查过各个手工制作,密封质量都很不错的。因此后续又下了几批单子。
发酵了几天的黄豆,已经全部长出了绿毛,顾汐去村口联排房子那边,指导长工们后面的步骤,如何正确的下缸晒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