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的辛苦做工,换来六百文铜钱,可以让一家人,在冬季也能填饱肚子了。500名外村老汉们,怀揣着工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山泉村。
顾汐接着给自家的仆役们,本村的长工们,养殖场的亲戚们,木匠瓦匠和小工们,接连发放着工钱。
摊子铺开的很大,每天确实能挣不少银子,但是在发放工钱的日子,也真的很消耗银钱的。一篮又一篮的碎银铜板被清空。
每次到发工钱的日子,顾汐家门口都是一幅奇观,手上没事干的人,就喜欢过来凑热闹,看着富有的财主家,成堆的银子过过眼瘾。
当然拿到工钱的人,也是异常兴奋喜悦的。尤其是新招来的,100多位少年长工们,第一次拿到600文,高兴的奔跑欢呼,洋溢着青春少年活力。
村里的工钱发放完了,还有青峰镇上的人没有发呢?
之前答应过县丞,会拿出十万俩银子,来投资建设青峰镇,这么多银子肯定不是一次性,全部拿出来的。分成批次万两万两的拿出。
第一笔大的支出,除了修缮房屋材料,就是所有人的工钱。
次日一早,顾汐带着儿女们一起,马车里装有一万两银子,直奔向青峰镇的县衙。
县丞和主簿恭敬迎接,县丞双手作揖道:“乡君,近来可好,我本今日想去山泉村的,没想到一早您就先来了。”
“县丞大人,有何急事可直说。”
谦逊儒雅的县丞论到银子,就开始吞吞吐吐的,半天没有憋出一句完整的话。还是旁边的主簿开口。
“回禀乡君,就是最近有不少人,来县衙追问,什么时候能发工钱?毕竟大家连续干了一个月活,没有见到工钱,心里空落落的没有底。
估计是有人传小话,觉得上万人的工钱,县衙肯定发不出来。慢慢的有些刺头就开始怠工。”主簿小心翼翼的说完后半段话,就悄悄的后退回去。
顾汐收起脸上的笑意,气场四散的对着县丞说:“村民们这是受人挑拨,还是缺乏对官府的信任呀!如果有不怀好意之人,恶意挑拨引发谣言的。
县丞如果今后出现这样的情况,立即解除雇佣传播谣言的人,包括跟随懈怠做工的人。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今天发完工钱后,就告知下去不在使用传谣之人。
今日才刚满一个月,我这不是一大早就赶来青峰镇嘛!百姓如果对官府的信任度不高,我们就从守诺开始,在每一件小事到大事上,一点一点的建立提升,百姓对官府的信任度。
官府的信任度和威严度同样重要,说好了做满一个月发工钱,有些人还未满一个月,就轻易受人挑唆怠工的,是不带脑子思考问题的吗?
解雇一部分人,也让未曾动摇过的人,能明辨是非看清楚事实真相,以及官家的公正透明处事态度。”
顾乡君干脆利落的处事风格,有股大将之风,让县衙所有人肃然起敬。
“麻烦县丞让人通知下去,都来县衙外排队领工钱吧!主簿还有账房都一起帮忙登记吧!我们先给县衙里面的人发月银。”
第一个十两银子,就是递给县丞的,然后是主簿和新来的账房,以及所有的捕快衙役杂役们。
顾汐和孩子们配合默契,在人群还没有聚集之前,就先发完了内部当差的月银。
一万多人听到,今天在县衙外要发工钱了,立即丢下手中的活计,那跑起来乌央乌央的。顾汐站在凳子上,对着越来越挤的人群喊话。
“大家不要着急,工钱没有长退是跑不了的。都按序排成六个队伍,最好是能一家人站在一起,这样工钱可以一起结算,发银子给你们,不用数铜板速度更快些。
今天所有人拿到工钱后,停工休息一日,有东西想采买的,或者想回家看看的,各自随意安排,注意手中拿到的银子,好好保管了,别刚拿到一个月的工钱,就被小偷给顺走了。”
“多谢乡君提醒,我们会牢牢抓住自己荷包的。”底下的人群举手回应。
现在的青峰镇人,谁不认识顾乡君呢,话刚落人群中,就有人连找带喊着自家人。有了捕快们的协助,很快就分成长长的几条队伍。
最少的一个人出工三十天,也拿到了600文钱。有的一家来七八个人,一次性就拿到四五两银子的。
这天可以说是全青峰镇人,最最欢喜快乐的日子。街道上比过年过节还热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主要是大家手上有银钱了,看到镇上好吃好用的东西,听到店家小贩们吆喝买卖声,有底气驻足挑选采买了。
“兄弟,挣到银子可别舍不得花呀!来看一看瞧一瞧,给婆娘买个发簪木梳的。”
“不了,不了。下次再说,下次再说,我要赶紧去杂货铺一趟,买些粮食送回家去。”一位满脸喜色的壮年,笑呵呵的婉拒街旁摊主。
小摊老板也不气馁,生意虽然没做成,还是笑脸相送,朗声招呼,下次再来光顾生意。
没有这单生意还有下一单呢?今日街上的人明显,看的人多了,肯掏银子买的人,也比往常多不少。各个临近商铺家家人满为患。
有人高兴也有人蔫头巴脑的,县丞带领捕快已经告知了,带头鼓动谣言的人,之后不用来上工了。那些因为听信谣言,没有主见而怠工的人,也后悔不已。
甚至有些家里年长的,当街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人多就容易出现问题,如果第一次不严厉解决,以后问题就会有越来越严重。她提供高收入做工机会,可不想让心思不纯的人,混进来坏事的,养不熟的人那就干脆不养,有本事自己闯出一番天地呗!
街上很多人都在说,县衙搬出多少多少筐银子,全部被发给做工的人了。听的那些小摊主们,好后悔没有丢下摊子,挤到县衙门口亲眼看看。
充满生机热闹的青峰镇,慢慢的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经济发展买卖贸易就会增多,有好东西被商贩运输到外地售卖,也会带本地没有的新奇物品回到青峰镇。
二次售卖生意人能挣到更多银子,也能丰富本地物资种类,这样当地人不用去外地,也能买到更多的好东西。
无形中能提升,青峰镇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