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2章 冲击已至(2 / 2)我看到了一切首页

“可以,要配送吗?”

“不用,我叫了车,快点将货给我。”“等一下,我开单给你,你去隔壁仓库提货。”

“好好。”

虽然拿货物价格达到16块钱一斤,但他们卖19块钱一斤,加上配送上门之类的服务,还是可以卖出去的。

看起来一斤就赚两块多,但是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这个水果店两天可以销售一百件榴莲,每件都是标准的17公斤到20公斤。

包括麦克系列的香蕉也是一样,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还是有利可图的。

目前海陆丰公司每天向珠三角地区,输入大约1.8万件特优级榴莲,仍然表现出供不应求的情况。

毕竟海陆丰公司的榴莲都相当于暹罗的a++果,而且品质非常稳定,还带有比较好的香味,加上树熟优势和价格优势,一到货就被消费者和水果店抢光了。

很多消费者都是一箱一箱的买。

虽然比农场直接采摘的15块钱一斤贵几块钱,但很多消费者不想去产地,只能接受高几块钱的叠加成本,其实去产地可能费会更多,毕竟交通住宿和吃吃喝喝需要不少钱。

因此去不去产地,那就看消费者自己的想法了。

如果没有时间,或者懒癌晚期,那就在附近的专营店和水果店购买。

如果有钱又有闲,就去产地一边旅游,一边享受价廉物美的新鲜树熟榴莲。

那个水果店老板拿到了货物单,就急匆匆跑过去隔壁的仓库区。

连挑都不挑,他就和自己的店员,将100件榴莲和20件香蕉搬上小货车,其实这些榴莲已经是精挑细选的产品了,购买了好几次的水果店老板,懒得去一箱箱检查。

就在此时,他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老吴,你来进货?”

转过头定睛一看,吴老板才发现是隔壁水产店的老板老戴:“是呀!你也过来买东西?”

“我来买一批红鲑和粉鲑回去。”

老吴看一眼不远处,正在打氧的水产小货车:“这是什么鱼呀?”

“就是三文鱼。”老戴笑着回道。

老吴看着那红艳艳的红鲑:“三文鱼?三文鱼不是银白色的?怎么有红色的?”

“这是另一种三文鱼。”

“海陆丰公司还养殖这种鱼?”

“他们在汕美有养殖基地。”

老吴突然小声问道:“老戴,我听说淡水养殖的三文鱼,就是那种有寄生虫的虹鳟鱼,这红鲑也不会有寄生虫吧?”

“不会,这红鲑是海水养殖的,而且海陆丰公司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家的东西,出了名的品质好,而且对于食品安全非常严格。”老戴显然和海陆丰公司做过很多次生意。

不一会,两人的货物都装好了,便各自押送东西回店里。

老吴的榴莲一到店。

几个客人就包围上来,其中一个带着金丝楠木手串的中年人迫不及待地问道:“老板!这是海陆丰的榴莲吗?”

“肯定呀!我可不敢卖假货。”老吴赶紧拿起美工刀,划开包装带子:“几位老板,看看,这些都是特优果。”

看着果型、大小,还有淡淡的榴莲香臭味道,几人点了点头。

“多少钱一斤?”另一个中年人询问道。

老吴也不含糊:“一整箱18块钱,单卖19块钱。”

几个中年人在一旁小声讨论了一会,合资拿下了一箱。

拆开箱子后,一共有六个果子,他们却是五个人,便决定当场劈开一个。

老吴这几天卖这种树熟榴莲,也非常熟练了,提刀下手,那手法快准狠。

“不错,都是干包黄肉。”戴手串的中年人直接上手拿了一块。

另一个中年人一边撕开榴莲肉,一边说道:“这种鸡肉丝的质感,以前我在暹罗吃的榴莲就是这样的。”

老吴刚刚劈好榴莲,又有几个客人过来买榴莲,这几个客人更加豪横,直接提了三箱。

香蕉也卖掉了两件。

他的水果店私域,也在一个多小时内,陆陆续续来了二十几个订单,很多都是要求处理好果肉,然后送货上门的。

这也是很多水果店赚钱的核心方式,因为树熟榴莲不像进口榴莲,是不能采用掰开的方式打开的,而是要使用水果刀直接劈开。

而很多消费者第一次遇到这种榴莲,还真不容易打开榴莲,而不少水果店就抓住了这个特点,推出了直接卖果肉和送货上门的服务。

通过私域过来的订单,十有八九都是这种直接购买果肉的订单。

而很多消费者也在逐渐习惯这种消费模式,采购果肉更加方便,而且价格虽然高一点,但他们可以接受,毕竟图的就是一个方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