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6章 人员储备(2 / 2)我看到了一切首页

看着纺纱车间的一个个试生产纱锭,孟丰介绍道:“这些纱锭很多都是失败品,就这十几个可以用。”

“你们测试过这些成功的纱线性能吗?”“测试了,每一次实验生产出来的纱线,我们都是会详细进行各种检测,这3锭纱线的性能和天然蚕丝的相似度,几乎可以达到99%。”

“过敏情况呢?”

“我们高价聘请了五个对蚕丝、人造丝、化学纤维有不同程度过敏反应的人,让他们接触我们的豆丝,发现只要对蚕丝过敏的人,同样会对于豆丝过敏,但是对人造丝和化学纤维过敏的人,却不会对于豆丝过敏。”

孟丰继续补充道:“另外我们少量提炼的仿蜘蛛丝豆丝,五个过敏测试人员都没有反应,但我们将测试范围扩大到全厂的136名员工之后,有一个员工对仿蜘蛛丝有轻微过敏反应。”

对于这一点,江淼非常清楚。

每一个人的过敏反应都是不一样的。

不过总体来讲,对豆丝过敏的人群,应该和对蚕丝、蜘蛛丝差不多,整体比其他人造丝和化学纤维好很多。

书雅询问起丝绸的事情:“孟总监,有织好的布吗?”

“有,老板、老板娘,丝绸在下一个车间。”

来到织布车间。

这里已经生产了几十匹丝绸。

书雅拿起其中一匹布:“这些布都可以做衣服吗?”

孟丰摇摇头:“有一大半是失败的试验品,只有这一部分是勉强可以用,不过还没有正式定下工艺,我们还在继续改进和调整工艺。”

江淼询问道:“如果要生产出类似于市面上的天然丝绸,大概需要多久?”

孟丰思考了一会:“可能需要再过一个月左右,丝处理工艺已经勉强可以用了,现在就是效率不太高,后续的纺纱织布印染工艺,完全可以借鉴蚕丝丝绸的工艺。”

江淼点了点头:“可以,效率低一点没有关系,反正今年是实验性生产,不过七月份你们需要生产一批布,我打算做一批衣服和床上用品。”

“老板,大概需要多少布料?”

“够几千人做衣服和床上用品的布料就可以,我打算发一批给全体员工做中秋节礼物。”江淼并没有说要给书雅表妹做衣服之类。

毕竟专门开生产线做几套衣服,那实在是太奢侈了,还不如小批量生产,给全体员工做节日礼物,然后将给书雅表妹的衣服和床上用品之类,夹带在这一批生产任务之中。

刚好可以恢复一下这个针织厂的生产。

毕竟这个工厂已经停工了近十年,很多老工人都另谋高就了,如果未来要扩大丝绸服装和床上用品的生产规模,就必须用足够的熟练工。

虽然现在有很多针织厂已经采用了自动化生产,但自动化生产只能做通货,没有办法做个人定制。

海陆丰公司未来肯定要做高端的服装品牌,高端定制服装需要大量手艺高超的裁缝师。

黄广业赶紧给自己的老家推销起来:“老板,公司如果要布局高端服装厂,我建议去浙省那边并购针织厂,这几年那边的针织厂倒闭了非常多,当地积累了大量针织厂的熟练工。”

江淼倒是没有反感黄广业的行为:“嗯,江浙沪作为丝绸之乡,确实有大批熟练工人,而且还有很多非遗工艺,这可以考虑吸收到我们的奢侈品牌之中。”

虽然不反感黄广业为自己的家乡拉业务,但是江淼却不会将这件事交给他,毕竟这种事情,不适合一个本地人去做。

海陆丰公司近期正在搞异地任职,同时也在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比如回避制度。

这个回避制度规定,公司高管不能负责自己家乡的业务,除了江淼这个创始人之外,其他高管都不能负责自己家乡的业务。

“我回头和海波聊一下,让他派人去浙东考察一下。”

书雅则提起另一件事:“黄厂长,麻烦你给我一些可以测试过敏的布料,我需要测试一下。”

“没问题,老板娘。”黄广业赶紧叫助理去准备测试过敏的布料样品。

“麻烦你们了。”书雅微笑着点了点头。

有些受宠若惊的黄广业赶紧摆摆手:“不用客气,都是我们的分内之事。”

“你们继续完善工艺,估计明年你们就要忙起来了。”江淼提醒道。

闻言,黄广业立刻反应过来:“明年?仙丝大豆明年要大面积种植吗?”

“嗯,不仅仅是工艺要完善,人员也要提前做储备,特别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你尽快写一份报告给人事部,让他们在年底之前,将针织厂的人员规模扩大到500人。”

黄广业宛如小鸡啄米:“是,我一定尽快落实。”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扩大生产的各项准备。”

“好的,老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