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0章 资本贪婪,358刀进口垃圾却依然不松口(2 / 2)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首页

有着巴统的存在,他们不出口,就没有公司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口计算器,否则就会面临巴统委员会的制裁。

惠普之所以能,是说服了巴统委员会的相关人员,并且表示,只出口最低端、对科学研究并没有太大作用,只能用于基础数据统计、财务计算等领域的低端计算器。

“boss,中国人好像并不接受我们的条件,难道我们就继续这样耗下去?”

一名手下觉得这样相互扯皮太过浪费时间,“要不,就按照他们的要求,由我们投资建厂,安排管理、技术人员在中国生产,然后再向他们的市场提供产品?”

在众多手下看来,这没有什么不能接受。

已经开始面临众多国际竞争者挑战,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生产成本已经降低到40刀以下的低端产品,有人愿意以358刀的价格接受,完全是送钱给他们!

“是啊,boss,即使提供生产技术,由他们生产,只要我们控制着最核心的芯片供应,即使最终合作生产无法进行下去,他们也翻不起任何浪!”

另一名手下也是满脸不解。

在他看来,对方的条件没有什么不能接受。

完全是送钱给他们啊!

“诸位,我知道你们的想法!别说你们,就连我自己也不想继续扯皮下去。可是巴统那边……”

迈尔斯·斯迪克两根手指叼着雪茄,叹了一口气。

巴统的老爷们怎么想的,他不知道。

能说服他们同意自己代理的惠普计算器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耗费了上百万刀了!

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任何技术。

迈尔斯·斯迪克也不是惠普的工作人员,而是一个掮客。

自己发现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后,几乎倾家荡产拿下了惠普的中国代理权,然后再打通了巴统的关系,以产品已经落后等理由,可以向中国市场出口。

结果,中国人不愿意只购买成品,接受高昂价格的条件就是让对方投资在中国建厂!

怎么建厂?

没有技术,也没有了资金。

技术不复杂,可惠普公司并没有授权给他们生产,更不会提供技术支持。

“再谈谈吧,实在不行,就把价格降低一些!”

迈尔斯·斯迪克一脸严肃。

“降低到多少?”

一名手下皱着眉头问道。

如果无法拿下中国的业务,他们同样无法获得太多的收益。

“298刀吧!跟惠普在国际市场上的零售价一样,折合人民币大约450元,如此大的让价,应该会让他们的负责人心动。”

降价如此多,迈尔斯·斯迪克也是一脸肉痛。

每台计算器降价100刀啊,如果卖出一万台,损失就是百万刀!

如何能让他不肉痛?

在他看来,如此的价格让步,对方会毫不犹豫地签订合同。

计算器,涉及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跟一些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中国人应该不会拒绝的。

主要是功能实在是香。

比起中国人用算盘计算的繁琐、复杂以及对人员基础的要求,实在是太方便了。

“实在是欺人太甚!他们在国际市场上,这种七年前就已经推向市场的计算器,本来就已经落后了,对于科研项目的帮助并不大……”

一名科长在谈判结束,双方分开后,就忍不住吐槽了。

“人家有技术,我们没有。而计算器确实对于基础的数学计算有着很大帮助……虽然咱们算盘计算可以更精确,实际上呢?”

甘宁的话,让众人顿时沉默了。

自己没有而人家有,自己又想要。

被讹诈,是不可避免的。

“咱们已经接受他们的报价了!”

科长满脸不甘。

虽然国际市场上卖300刀,实际上,大规模采购价格非常低廉。

从一开始,惠普的这种只有计算功能的计算器上市,在全球几乎卖爆了。

资本世界永远不缺乏跟风者,看到惠普的成功,各个竞争对手都都开始研发同类型产品,并且很快推向市场。

国际市场,早就已经厮杀得惨烈无比。

最早几百刀的计算器,实际上,已经被干到100刀左右。

之所以所有供应商给中国客户报价300刀,只因为巴统的存在!

沪市外贸局想要引入计算器,并不是心血来潮,这几年一直在关注,并且也对国际上的情况有所了解。

即使如此,依然同意358刀每台的价格,只因为沪市相关单位想要下一盘大棋:沪市电子工业基础是全国最集中、最好的城市。计算机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凸显。

而计算器,可以看成是最基础的计算机。

目前小小的一台手持计算器,运算功能甚至比当初第一代的超级计算机还强悍!

全国所有需要计算的系统使用,能节省多少的时间,加快多少发展?

结果,他们已经接受对方的高价,可对方根本就不愿意按照改革开放提出的“三来一补”贸易进行操作,只想用已经落后的产品从国内市场赚钱!

“他们想要更多!资本主义就是如此。”

陈向同叹了口气。

“陈局,要不咱们还是放弃吧。只为一个小小的计算器,耗费外汇,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甘宁不想跟对方谈了。

对方是一点诚意都没有。

“要是他们同意在国内设厂,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也能培养我们的技术员跟技术工人,甚至带动集成电路的发展……现在这条件,一旦接受,咱们啥好处都捞不到。”

甘宁的话,几乎是所有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先等等吧。”

陈向同的声音充满了无力感。

回到办公室,秘书就来汇报:“陈局,有个叫李瑞的人说是您老同学,他到这边出差,想要问问您有没有空聚聚。”

“李瑞?”

陈向同皱起眉头,回忆了好一阵。

自己大学同学确实有一个叫李瑞的,可是从大学毕业后,一直都不曾联系过。

“对,他自称是哈工大校长……”

陈向同正要让秘书回绝对方,自己正闹心呢,即使是大学同学,这么多年没有联系,突然找上门,指不定就是为了让自己开方便之门。

当听到李瑞是哈工大的校长时,陈向同瞬间就改变了主意。

对方是大学校园的校长,不是企业工厂的领导,没有产品出口,应该不是为了求自己。

几十年不曾见过的老同学,当年的同学情谊是真挚的,还是应该见见。

至少,能舒坦一下跟老外谈判不顺利而造成的闹心吧。

“他在哪里?”

秘书说了时间后,陈向同想了想,“这样,你帮忙去附近的和平饭店安排一下,晚上我私人请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