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敲门,没礼貌呐你!”员工的面子就是我的面子!陈燔配合的摆出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应总,你看这......”
“哦,我也是过来人,懂,反正聊得也差不多了......”应总微笑着点点头,又忽然开口,“提醒你一下,刚满一个月,最好别那个,两个月才保险。”
老阿姨忽然开车,陈燔只能急忙解释:“那什么,晚上我约了勃哥上家里吃饭,给走了......”
“那就一路顺风。”
......
离开的路上,小江自觉冒失,只能小声的转移话题:“老板,青岛影都能用了?”
“嗯,其实现在就能用了,老谋子的《长城》就在那儿搞的,不过现在接待能力有限,预约队伍老长老长......要我说啊,这青岛可是个好地方......”
......
“我尼玛,真给我们青岛老乡丢人!”
陈燔没骗人,晚上勃哥确实带着妻儿来家做客。人当完小明哥的伴郎,又和夏宇去录了一期跑男,作为《寻龙诀》的宣传。
今天几杯猫尿下肚,女人们去围观小娃娃了,这男人之间的话题也顺势就从育儿心经转移到了当下的热点——青岛大虾事件现在已经愈演愈烈,热度已经超越了勃哥老乡的婚礼。他忿忿不平的冲着陈燔晃晃自己的手机屏幕:“你看看,这群人没事儿就在微博上@我,让我给给说法,你说我能给出神马说法?说我们开海鲜排挡的那帮人,不宰本地人?”
“那他们还挺有底线,起码比成都卖烤串的强......”陈燔嘟嘴,下嘴唇比上嘴唇突出了一公分,手上倒是不停,给人倒了杯啤的,青岛。
勃哥瞪着眼:“我特么让你夸了么!”
“淡定淡定,要不,在戏里头给你安排一段吐槽?”
“这也可以?”勃哥小小的眼睛里充满了大大的疑惑——药神的本子他可是收到了,没见有啥能加吐槽的地方。
“怎么不行?......我说得不是韩言那个,是另一个戏......”
“嗯?”
“你就演一个开大排档的,厨子老板一把抓的那种,顺带给你老家正正名......”陈燔看着黄勃,就像宋妈盯着那只可以薅羊毛的羊。
这货早在头一回去东京的时候就买了一个本子的电影翻牌权,《深夜食堂》,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拖了好几年没拍,这次总算可以放手搞了,但他又有点看不上——这种单元剧形势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有点缺挑战。于是他又找了个工具人——杨庆,就是拍《夜.店》的那位。
眼下人正在搞《火锅英雄》,找投资找上了自己,于是俩人一合计,陈燔给他投资不干预创作,对方帮自己搞《深夜食堂》。
当然不能再叫食堂了,中国人特么半夜去馆子里吃茶泡饭呐?
片名也改成了《深夜大排档》。
黄小厨那版的电视剧不需要再吐槽,豆瓣知乎B站,骂娘的比例还在比骂流量明星都多,可见有多烂——那说白了就是个坑韭菜的作品,本质上和《热辣滚烫》无甚区别,无非是后者赚得更多而已。
家辉哥的电影版好一些,但也有限,基本就是三十分和五十九分的差别——你比人家好出一倍又怎样?都是离开及格差得远的学渣很骄傲嘛!
虽然从运镜从布景都能看出来,家辉哥也是用心拍了,演技也基本过关,起码没有快本那位女主持那样用力过猛。
但底层逻辑还是立不住。就像考试的时候卷面很整洁。文字很公正,但你答不对题目有P用。
蒙牛酸酸乳的出戏程度不比老坛酸菜差,这点先不提。
光主人公这个老牌的日式扮相就能劝退七成以上的观众。就和某些剧情不够爽,主人公又不够帅,混娱乐圈还玩单女主的男频破小说一样,这完全没代入感嘛!
《热辣滚烫》也有一模一样的毛病,但是偏偏票房就成功了——因为那片子对大部分观众来说,压根就不需要代入感。
而有代入感的又是无脑拳,打起来就完事了——你们就是见不得女人这么成功!
He~t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