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迫不及待的夹了一颗放进嘴里,此时的青梅还是有很强的酸味的,但经过腌制后,苦味已经去除,添加了腌料的甜味,吃到嘴里,清脆多汁,口感酸甜,一口一个完全停不下来,
孟昭给顾氏和两个孩子也一人夹了一颗尝鲜,
俩孩子还不太能吃酸,各个吃的龇牙咧嘴,但却对这个味道十分喜欢,忍不住想吃第二颗,
顾氏也对这个味道极为喜欢,酸酸甜甜的,开胃爽口,给炎热的夏天增加了一丝清凉。
一人吃了三颗后孟昭就收起来了,此时腌制时间还太短,吃多了牙会酸,需得继续腌制,时间越长甜味越重,到那时会更加好吃。
孟昭又把这几天沈芸送过来的青梅清洗了一下,越清洗越满意,这些梅子各个圆润饱满,没有一点瑕疵,看来沈芸是精挑细选后才送过来的。
把清洗好的梅子加入盐浸泡两个时辰,去除青梅的涩味,放在架子上自然晾干
把需要用到的罐子放在蒸锅上蒸一下,晾干之后,把不沾水的青梅放到罐子里,一斤青梅一斤白糖,把盖子盖严后,放到阴凉避光的地方等待腌制成功即可,
因为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气体,最初腌制的时候,需要每天放一下气。
等到两个月后,不管是用腌制好的梅子露冲水,还是用腌好的梅子泡水,都是十分清凉解暑的。
因为听说她爹娘都是喜欢喝酒的,等梅子露做好后孟昭又从沈芸那里收了些梅子准备做梅子酒,等需要的量够了,就让沈芸停了下来。
对此沈芸颇为失落,好不容易有了个赚钱的门路,现在又做不成了。
但她依旧感谢孟昭,因为村子里找不到活计的闲人多着呢,孟昭如果想,完全可以雇两个人专门去给她摘梅子,会比她自己一点一点摘快得多,但她还是选择从她这里买,实在是因为孟昭心善,可怜她而已。
没等顾氏把衣服做完,新开的那两家卖盒饭的就相继不干了,码头上只剩下孟昭和另外一家卖盒饭的。
另一家能在那两家打价格战的时候坚持下来,孟昭也不惊讶,因为他们并不像另外两家一样,一味复制她的形式,而是自己也修改了一些,
他们并没有和孟昭一样做六个菜,而是每日三个菜,虽说可供挑选的空间少,但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打饭很快。
孟昭这边味道好,买的人自然也多,免不了有的时候会排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一口美食等那么长时间的,尤其是那些等着做工的人,为了更快速的打上饭,有人就会选择其他的摊位。
而且他们家会准备一些青菜跟洗净的荷叶,帮准备带上船或者带回家的顾客把饭菜包起来,再用荷叶包一层防污。
孟昭看见也是一惊,他们家这是研究出了东北大饭包的吃法呀,看来古代人民的智慧也是非常了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