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 古人也“剁手”(2 / 2)古人来校当特聘,改写华夏意难平首页

“宁校长,”朱元璋率先提问,“后世有哪些我们没有的高产粮食作物?可否介绍一二?”

虽然大明三人因为到的晚,还没上岗,这个月没有工资,啥也买不了,但提前了解总归是没错的。

尤其是吃的,朱元璋小时候吃不饱饭,饿得只能去当和尚,当然深知粮食对于百姓有多么重要。

其他古人亦纷纷点头。

先前出去参加过出校团建活动的古人,都对在大巴车上看到后世的农田仅有两人收割那一幕印象深刻。

当时,宁野还介绍了古今水稻产量对比。

得知杂交水稻产量换算成宋朝单位是32石,是宋朝的十倍,大家伙当时都很震惊。

扶苏见老朱家三人,包括兰陵王,都是一头雾水,当即在宁野回答前,先把他们上次在大巴车上的见闻大致说了说。

几人都是一脸吃惊。

兰陵王虽然出生在皇室中,从小自然是不愁吃穿,但他为军体恤士卒,也常问候军中家庭条件困难的士兵,逢年过节还会拿出皇帝赏赐给自己的钱财,买了粮食发放。

朱元璋就更不用说了。

建立大明以后,不仅严惩贪官污吏,还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在税收政策上,也轻徭薄赋,减免田税。

目的很容易理解,那就是鼓励多生产粮食。

听到扶苏介绍,现代的杂交水稻产量居然如此之高,高到朱元璋感觉都有点像是无稽之谈的地步,他顿时就对今天有工资领的古人羡慕嫉妒恨了。

“宁校长,”朱标自然知道自己老爹关心什么,“这杂交水稻产量当真如此之高?”

“当然。”

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宁野当然也很自豪,“我们现在有十四亿人,也就是十四万万人,虽然我们还不是粮食强国,在生产效率、农业科技、产业化水平等方面还需要持续努力,但我们总体来说,基本上不太需要担心粮食问题了。”

“标儿!”

朱元璋激动地抓住朱标的手,“这杂交水稻可是好东西!你可记住了,等咱们有钱了,也要买种子带回去。”

“好的,爹。”

朱标当即颔首。

“除了杂交水稻之外,我还有几样高产粮食作物要介绍给大家。”

眼瞅着最近要发工资,宁野其实早有准备。他从办公桌下面拖出一个纸箱来,心生好奇的古人,顿时都围了上来。

只见宁野先是从里面拿出来一个椭圆形的金黄之物,上面似乎还有泥土,另外还有一个比这个大的多的,形状有点奇怪。

这两个东西看起来都有点其貌不扬,但能被宁野专门介绍,众人自然知道这不简单。

------

作者说:

今日份重磅礼物支持感谢如下。

感谢【云中君子游】送上「啵啵奶茶」礼物x1,继续稳住重磅礼物支持榜一!

感谢【看天上有星星】送上「一封情书」礼物x1。

感谢【云霞花】送上「花」礼物x1。

书测结束几天了,阅读量不仅没有提升,好像还创了近30天新低,诶,搞不懂。

周末了,大家阅读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