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7章 削藩?废藩?(1 / 2)古人来校当特聘,改写华夏意难平首页

没人会嫌钱多,尤其是刘据。

经过这段时间,他那小本本早就密密麻麻记满了东西,无奈,他的工资虽然和扶苏并列古人第一,在海量的欲望面前,却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校长,钱就这么点,你可有何建议?”

苦恼的刘据,懒得再自己琢磨了,索性把难题抛给“有问题肯定有答案”的宁野。

“你小子,5000块钱还嫌少啊,也不怕噎着!”

宁野笑着指了指刘据,笑着摇摇头,见大家都充满期待地看向他。

“行吧,那我就再建议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于不同的时代,带什么粮食作物种子回去,宁野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扶苏,你所处的大秦,农业以粟、黍、稻、麦等为主,我推荐你多买点玉米种子带回去,玉米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比较适合秦朝的农业生产条件。其次,杂交水稻可以带一点。”

扶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刘据呢,你的西汉,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水利工程不断兴建,农业技术是有很大进步的,多买点红薯吧,红薯产量高,适应性广,可在山地、沙地等多种土地上种植,而且西汉人口逐渐增多,引入红薯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养活更多人口。”

刘据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兰陵王,北齐的农业生产已经比较发达了,但是北齐国土面积小,又经常打仗,土豆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高,而且土豆产量可观,可作为粮食储备,十分有利于北齐的军事和民生。”

“长恭谢过校长,便依校长之言。”

兰陵王拱手。

“小昺,你们现在已经打下海南做抗元根据地了,土豆天性喜凉怕热,海南不太适合或者说要克服很多困难,红薯、玉米的话,也要面临因仓储设施简陋带来的受潮发霉、腐烂变质的问题。再说了,你们现在口粮第一,有粮才有兵,因此,建议你们以杂交水稻为主。”

赵昺似懂非懂,不过陆秀夫、张世杰完全听懂了,当即颔首,对宁野的分析完全赞同。

“至于钓鱼城那边……”

宁野看向冉琎和冉璞,“不知王坚将军可有什么嘱咐?”

“宁校长、官家,”冉氏兄弟对视一眼,最后由冉琎出来发言,“上个月我军与蒙古大军交战,已按照历史那般杀死了蒙军统帅蒙哥,现在已经在执行造反计划了。”

“嗯,你们虽然话不多,但行动却很迅速。”

宁野赞赏地点点头,接下来王坚他们要在南宋还存在的前提下造反,然后在川蜀大搞土地革命来招募兵员成立大宋游击队,因此,粮食很重要。

“成都乃天府之国,向来物产丰饶,你们就每个种子带点回去,看看百姓喜欢吃什么,就多种什么,如何?哦,对了!辣椒!必须买点辣椒回去,四川火锅可是很有名的!”

“遵命!”

冉氏兄弟决定照宁野的话做。

虽然大明来的三位,这次啥也带不回去。

但宁野这一波设身处地、因时制宜地帮各朝古人分析带什么粮食作物的种子回去种植,当真是让朱元璋、朱标和朱允炆都大开眼界。

他们已经开始期待下个月的发薪日了。

“当然,上面的分析只是拍脑袋,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可以先试一试,日后再慢慢改进。反正等你们工资多了还可以继续买。初期就多买点主推,其他的也都买一点带回古代尝试。”

“谢宁校长赐教!”

一众古人不约而同拱手言谢。

宁野见大家都没问题,就将各自对粮食作物的采购计划提交给了系统。系统表示会安排统一采购,让大家去校门口等着,很快物资就会送货上门。

订了货的古人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