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自我要求。
别看宁野平时不拘小节,性格随和,但他其实还是有点强迫症加完美主义的。
既然人家相信他的学校,愿意花钱来参加夏令营,就必须给大家提供优质的体验。
习惯了不做则已,做则做好的古人,自然也不例外。
说起来,这次报名夏令营的生源构成,挺有意思。
虽然报名的课程不一样,但学生的构成主要有两大类。按年龄来分的话,可以分为少儿与成人,比例大概3:7。
出乎宁野意料的是,报名来参加国学夏令营的成年人更多,很多都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也有几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但数量不多。
这比例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这年头,真正愿意让孩子按照自己意愿把课余时间花在兴趣爱好上的家长,都已经算很开明了。
如果初心只是想让孩子感受兴趣的快乐,而不是为了考级、加分或者考证书之类的功利目的,这样的家长,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至于报名的成年人多,原因也不难猜。
很多人估计都是童年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长大了有条件了来弥补童年的遗憾。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就是爱玩,报名来学校参加夏令营不过就是放松。
毕竟,宁野这学校,有山有水,还有沉浸式古建和配套的学习环境,当古风度假区也完全没问题。
少儿报名比较多的是音律课,扶苏的古琴和刘据的箫都有。
宋词课一半一半吧,成年人和少儿都有。
马术、射术就更不用说了,这两项课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宁野暂时只对成年人开放。
哦,对了,少儿和成人是分班教学的,毕竟,大人和小孩的教育方法,显然不可能完全一样。
宁野起床去膳堂,苏子已经做好了早点。
看摆盘,今日的早餐,似乎是糕点一类的。
“宁校长,”苏轼微笑着和宁野打招呼,“这是刚出炉的定胜糕,你尝尝?”
“定胜糕,好名字,今天开学第一天,吃了定胜糕一定胜。”
宁野一边说一边用鼻子嗅了嗅,香气确实扑鼻,他随手拿了一个,还有点烫手呢。入口的时候,本来以为会很干,出乎意料,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腻,松软清香中又感觉唇齿留香。
苏子的手艺,自然没得说。
“怎么样?”
苏轼本人却有点紧张。
这是他第一次用现代的烤箱做出来的,虽说技术早就熟练了,毕竟设备换了嘛。
“好吃,太好吃了!”
宁野连连点头,一点赞美也不吝啬,“苏子,你这手艺,等后山主题园区开业,都可以考虑承包一间酒店啦。”
苏轼被宁野夸到哈哈大笑,用新设备做古法菜肴没翻车就已经很开心了,更不要说获得夸奖。
“对了,你们这次回去怎么样?重新变法一事,赵哥和王安石说了么?”
“嗯,官家已经按校长建议,仅仅罢黜了青苗法,而且还在暗中成立了大宋发改司,目前由我弟负责变法规划具体的执行方略,王相公负责改革宏观方向制定。说起来,还要感谢宁校长的举荐子由(苏辙),若是没有你,我们兄弟二人还不知何时能再见面。”
“别客气,变法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好,回去告诉赵哥,我看好他,让他别着急,慢慢来,有啥新问题下次来和我说。”
“必须的!”苏轼点点头,“那我先去忙了,中午的伙食我还得安排一下。”
“去吧去吧。”
宁野又拿了几个定胜糕,边走边吃。
来到校长办公室的时候,宁野收到了王琦发来的微信。
王多多自然是老早之前就报了扶苏的古琴课的,不过,王琦表示,今天他有事要忙,就让另外两个学生带着他侄子来上课。
“诶?”宁野有点纳闷,“还有其他学生认识王琦和王多多么?”
等到了八点半的时候,宁野在校门口迎接一批批前来学校上课的学生,这才终于知道,那两个带王多多来上课的学生是谁了。
小粉毛兆衡和大高个何泽,居然同时出现在学校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