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雨微将育苗区情况详尽报告给汪场长和范队长后,便离开了办公室。
水渠的疏通与农场的未来息息相关,而此刻的困境她也无能为力。
离开办公室时,隐约听到背后传来范队长和汪场长的对话,内容正是关于她刚刚提及的水渠和水稻苗的问题。
“场长,半个月时间,怕是来不及?”范正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
汪保国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哎,是我想的太过理想了。要是水渠迟迟不能疏通,那些水稻苗可怎么办?”
种植水稻的田地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只等水渠一通水,便能灌水浇田,移栽水稻苗。
但现在,水渠的疏通进度远远落后于预期,而秧苗也没办法一直留在育苗田。
“要不,咱们先人工挑水,把田先灌了,水渠继续挖,就是迟些。”范正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但随即又自己否定了,“但这又把人力分散,人工挑水,既费人力又费时间,而且水田需要大量水,咱们原来蓄水池的水量也不够啊。”
汪保国更是眉头紧锁,他当然知道范正这解决方法不靠谱,且不说人力调配本就是个大问题,单就人工挑水这一项来说,也绝非长久之计。
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人力消耗极大,难以维持农场运作。
他们农场为这个问题已经苦恼了很长时间,否则汪保国当初也不会痛下决心,决定挖掘水渠来解决灌溉问题。
都到这份上了,不得也得行!
汪保国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他似乎想到办法,下定决心,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实在不行,我再厚着脸皮跟赵司令借一个排的人过来帮忙。总不能让咱们这些水稻苗白白浪费掉。”
*
这天,晨曦初露朦胧时刻,天边还挂着一抹淡淡的月牙,育苗田旁已经有两个身影在忙碌。
是池雨微和黄梦,为了赶最佳时间进行棉花苗的移栽,天未亮就已起床,踏着清凉的露珠,匆匆赶往这片孕育希望的田野。
抵达育苗田后,两人立刻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给棉花苗进行分株。
随着时间推移,东方的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太阳也露出了半边脸。
农场的上工时间还没到,连队长范正领着一群知青到了育苗田。
最近忙于挖水渠的任务,范正已经有段时间没过来这边,看了一圈,“池雨微同志,你们做得很好,这些棉花苗看起来都很健壮。现在,咱们们就把它们运到地里种植。”
知青们迅速行动起来,或肩扛或手提,将一株株嫩绿的棉花苗从育苗田中搬运出来,准备运往广阔的农田。
池雨微和黄梦也参与其中。
太阳完全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整个田野,给忙碌的知青披上一层温暖的光辉。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
范正站在田埂上,指挥着知青有序地进行搬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