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9章 新店面的挑战与四合院的教育风波(1 / 2)情满四合院之傻柱重生首页

第二百一十九章:新店面的挑战与四合院的教育风波

傻柱和娄晓娥在大领导的牵线搭桥下,成功租下了国外新店面。当两人站在那略显空旷的店铺前,心中满是憧憬与期待,可也深知前路布满荆棘。果不其然,装修一事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 “拦路虎”,既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中国传统风格,让外国友人一眼就能领略到华夏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得巧妙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迎合当地顾客的审美习惯,这可绝非易事。

接下来的日子,傻柱和娄晓娥开启了忙碌的寻方案之旅。他们马不停蹄地联系了好几个当地颇有名气的装修团队,满怀期待地审阅一份份设计图,可结果却不尽人意。这些方案,有的过于刻板地遵循传统,古色古香的味道是有了,但却显得沉闷、老气,仿佛一座陈旧的历史博物馆;有的又盲目追求现代潮流,各种新奇元素堆砌,却把中国韵味丢得一干二净,丝毫没有他们想要的独特风格。

娄晓娥坐在堆满图纸的桌前,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满脸无奈地对傻柱说:“柱子,你看看这些方案,都差着点火候呢。咱们的餐厅,得是那种一开门,就能让顾客眼前一亮,踏进来就像走进了中国文化的奇妙世界,这才有吸引力啊。”

傻柱挠了挠头,冥思苦想片刻,眼睛突然一亮,说道:“晓娥,要不咱找个对中国文化了如指掌的设计师,再把国外流行的那些元素巧妙融合进去,重新设计一番?”

娄晓娥眼睛也跟着亮了起来,兴奋地拍了下桌子,说:“好主意啊!就这么办!”

两人一拍即合,开启了漫长的寻找之旅。他们四处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还托了无数朋友帮忙留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位在国际设计界崭露头角的华裔设计师。这位设计师年轻有为,对中西文化的融合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宽敞明亮的设计工作室里,设计师认真听完傻柱和娄晓娥的需求,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说道:“我完全理解二位的想法。我打算把中国传统建筑里最具代表性的榫卯结构运用到餐厅的框架搭建上,再配上精美的雕花门窗,保留那份古朴典雅;同时,引入现代简约线条,在空间布局和软装搭配上体现简洁大气,这样就能打造出一个既独一无二,又舒适宜人的用餐环境。”

傻柱和娄晓娥听后,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认可与期待。

装修正式开工后,傻柱和娄晓娥每天天不亮就赶到工地,一直忙到天黑才离开。傻柱像个严谨的监工,时刻关注着施工进度,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绝不放过任何一点瑕疵。有一回,工人安装餐厅吊灯时,位置稍微偏了那么一点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可傻柱眼尖,立刻上前制止:“师傅,这可不行啊!这灯可是餐厅的点睛之笔,位置得摆得端端正正,歪了可就破坏整个氛围了。” 工人赶忙调整,傻柱在一旁紧盯着,直到灯具稳稳地安装在正中央,才满意地点点头。

娄晓娥则全身心投入到装修材料的挑选工作中。从地板的材质、纹理,到墙面涂料的颜色、环保指标,她都亲力亲为,精心比对。为了找到一种既环保健康,又质感十足的地板,她不辞辛劳,跑遍了当地大大小小的建材市场,一家一家地看,一块一块地摸,反复比较不同品牌、不同款式的优缺点。可找了许久都没找到心仪的,她又把目光投向了网络,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从国内订购了几种样品。收到样品后,她又仔细研究,最终选定了一款兼具中国传统木质纹理和现代耐磨工艺的地板。

与此同时,远在国内的四合院也陷入了一场小小的 “风波”。小当和槐花即将面临升学考试,学业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两个孩子有些喘不过气。秦淮茹心疼女儿们,想着让她们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家里的大小事务都不让她们插手,连饭后洗碗、扫地这样的小事都全包了。

贾张氏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秦淮茹太惯着孩子了。一天,她把秦淮茹拉到一旁,语重心长地说:“闺女啊,你这样可不行。孩子就得从小锻炼,什么都不让干,以后长大了怎么独立生活?现在的苦是为了以后的甜,不能光盯着眼前这点学习。”

秦淮茹一脸无奈,耐心解释道:“妈,您说的我都懂,可她们现在学习任务实在太重了,每天都要学到很晚。等考完试,我一定让她们多帮忙做家务,锻炼锻炼。”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服不了谁,声音越来越大。小当和槐花在房间里听到争吵声,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小当眼眶微红,拉着槐花的手说:“姐,是不是因为咱们,才让妈和奶奶吵架的?咱们是不是太不懂事了。”

槐花轻轻拍了拍小当的肩膀,安慰道:“别瞎想,咱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复习,考出好成绩,别让她们操心。”

易中海得知此事后,赶忙把大家召集到院子里调解。他清了清嗓子,语重心长地说:“都是一家人,都是为了孩子好,别吵啦。咱们一起商量个办法,既能让孩子安心学习,又能培养她们的生活能力,这才是正事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许久,最后达成一致:每天让小当和槐花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饭后洗碗、扫地,这样既能帮秦淮茹分担一些家务,又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得到锻炼。

时光匆匆,在傻柱和娄晓娥的日夜操劳下,餐厅装修渐渐接近尾声。看着焕然一新的餐厅,中式的古朴与现代的时尚完美融合,两人心中满是欣慰。紧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菜品的研发中。为了让新菜品更符合当地顾客的口味,他们特意邀请了一些当地小有名气的美食博主和资深评论家来试吃,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