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餐厅扩张的隐忧与四合院的新矛盾
傻柱和娄晓娥的餐厅分店成功开业后,一时间在当地声名鹊起,食客们口口相传,每天店里都是人满为患,生意火爆得超乎想象。看着这蒸蒸日上的势头,两人一合计,决定趁热打铁,雄心勃勃地计划进一步扩张,打算在当地再开几家分店,把中国美食的招牌打得更响亮。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扩张的道路上,重重困难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
食材供应,成了摆在他们面前最为棘手的难题。随着餐厅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各类食材的需求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原本合作的供应商渐渐有些力不从心,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而傻柱,对食材品质的要求近乎苛刻,他始终坚信,只有用最新鲜、最天然的食材,才能做出原汁原味、让人回味无穷的中国菜,所以他坚决拒绝任何添加剂和劣质原料。
为了找到新的优质食材供应商,傻柱和娄晓娥开启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寻找之旅。他们不辞辛劳,穿梭在当地的大街小巷,走访了大大小小的农场、牧场和海鲜市场。每到一处,傻柱都像个严谨的质检员,眼神中透着专注与认真,仔细查看食材的生长环境和养殖方式,还会亲自品尝食材的口感,从细微之处判断食材的优劣。
这天,他们来到一家颇具规模的农场。一进农场,傻柱就被眼前那片绿油油的草地和在草地上自由奔跑的鸡吸引住了。他快步走过去,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一只肥硕的母鸡,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点头说道:“晓娥,你看这些鸡,在这天然的环境里长大,吃的是五谷杂粮,活动又充足,这肉质肯定紧实鲜嫩,用来做咱招牌的宫保鸡丁,再合适不过了。” 娄晓娥也在一旁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可当他们与农场主洽谈合作时,问题出现了。农场主一脸无奈地说:“二位有所不知,最近饲料价格大幅上涨,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我这养鸡的成本直线上升,实在没办法降低价格。而且,我这农场规模有限,供应数量也确实有限,恐怕满足不了你们的大量需求。”
娄晓娥一听,微微皱起眉头,脸上却依旧挂着微笑,不紧不慢地与农场主协商:“老板,您看啊,我们的餐厅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未来的订单量肯定会持续增长,这对您来说也是个稳定的大订单啊。您要是能在价格上给我们一些优惠,我们马上就签订长期合同,以后您就不用为销售渠道发愁了,这对咱们双方来说,都是双赢的事儿啊。”
傻柱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老板,您就再考虑考虑,我们也是真心实意想和您合作,一起把生意做大做强。”
经过一番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讨价还价,农场主终于松了口,同意在价格上做出一定让步,并承诺会保证稳定供应。傻柱和娄晓娥相视一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解决了鸡肉的供应问题,海鲜的采购却又出了岔子。有一家海鲜供应商主动找上门来,声称他们提供的海鲜价格十分便宜,绝对能满足餐厅的成本需求。傻柱和娄晓娥听了,起初还有些心动,可当他们仔细查看送来的海鲜样品时,傻柱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指着那些海鲜,毫不留情地指出问题:“你们看看这海鲜,有些虾都不新鲜了,肉质发黏,还有这鱼,眼睛都不明亮了,明显不新鲜。而且,这部分海鲜的品种和我们合同里约定的也不一样。我们餐厅可是靠口碑吃饭的,这种海鲜我们绝对不能用,这不仅砸我们自己的招牌,也对不起信任我们的顾客。”
供应商一听,连忙解释:“哎呀,这可能是运输过程中出了点小问题,下次保证不会了。”
傻柱却态度坚决,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一次都不行。食品安全无小事,我们不能拿顾客的健康开玩笑。你们这样的供货态度,我们实在没法继续合作,我们必须更换供应商。”
在寻找新的海鲜供应商过程中,傻柱和娄晓娥遭遇了重重困难。有的供应商距离太远,光是运输成本就高得吓人,这样一来,餐厅的运营成本会大幅增加;有的供应商规模太小,根本无法满足餐厅日益增长的大量需求。他们四处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还托了无数朋友帮忙留意。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们得知了一家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的海鲜供应商。
这家供应商的海鲜都是当天清晨从海里直接捕捞上来的,活蹦乱跳,新鲜度极高。傻柱和娄晓娥亲自前往供应商的仓库查看,一进仓库,就闻到了那股淡淡的海水腥味,看着那些刚从海里捞上来的螃蟹、虾、鱼,两人眼中满是惊喜。经过一番详细的洽谈,双方不仅在价格上达成了一致,还签订了一份详细的合同,从供货时间、数量到质量标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确保海鲜的供应稳定和质量可靠。
与此同时,远在国内的四合院这边,也陷入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小当和槐花在学校里参加了一次重要的考试,成绩公布后,两人的成绩都不太理想。秦淮茹得知成绩后,心急如焚,在她看来,肯定是孩子们平时帮忙做家务,分散了学习精力,才导致成绩下滑。于是,她火急火燎地找到贾张氏理论。
“妈,我就说不能让孩子们做家务,你看现在成绩都受影响了。他们这个年纪,还是得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家务活儿以后有的是时间做。” 秦淮茹满脸焦急,语气中带着一丝埋怨。
贾张氏却不以为然,她坐在椅子上,不紧不慢地说:“做家务怎么了?孩子们不能光读书,也得学会生活。这点成绩波动算什么,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以后还有大把的机会。而且,让他们做点家务,还能锻炼锻炼,懂得生活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