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陵寝门,呆了不到几分钟小太子看着皇阿玛流露出很是伤心不舍的表情就开口劝说,“皇阿玛您先回去。儿臣把今天的仪式流程都已经熟记于心,您放心就是。”
康熙皇帝自是信得过太子做事,他也知道自己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义沉默半饷强忍着悲痛点了点头。
今天是葬礼仪式中最重要的日子小太子率领三品以上的文武满汉大臣们,做完一套三跪九叩的祭拜大礼,先将两位皇后的梓宫转移到康熙皇帝的景陵前方。
接着众人在各自的位置站好后在做事的和尚喇嘛们一声声低沉却震人心魂的地藏经做诵中,由康亲王杰书先开始唱读写给两位皇后的祝词然后是庄亲王博果铎。
两位亲王读完祝词行过祭拜大礼过后就是小太子带领诸位大臣们,对着两位皇后的梓宫再一轮的三跪九叩祭拜大礼。
行礼完毕,就要把两位皇后娘娘的梓宫,移到景陵地宫上面的享殿主殿停放。
至此,整个送葬仪式算了结束了。明天上午梓宫入地宫主殿,正式安葬的事儿和这些大臣们就无关了。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一个个额头红肿,饥肠辘辘,甚至有的双腿打颤的大臣们都在心里狠狠的舒了一口气。
终于是坚持到两位皇后娘娘的整个安葬仪式圆满结束了。
额头上肿的更严重的小太子虽然身体素质比常人好一点儿,可是他毕竟是才7周岁的孩子身体,今天这一场仪式能全程完美无错漏的坚持下来,已经是很难得了。
因此当他给额头上擦完药膏,坐在餐桌前用晚膳的时候,已经是饿的肚子咕咕叫唤,眼冒金星,却是累的实在吃不下多少膳食了。
康熙皇帝顾不得自己的伤心悲痛,着急的安排着小太子先去休息一会儿。下午可还有不少事儿需要太子这个嫡亲的孝子亲自出面。
胤礽沉沉的睡了一个小时,勉强恢复了些精神,开始陪着礼仪官们和几位亲王叔伯们,把葬礼仪式后续的一些事儿,都给裁决处理了。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太阳已经要落山了,落日的余晖洒在寂静无声的孝陵陵区的各个建筑上,好像给它们都镀了一层薄薄的金光。
小太子和阿茹娜格格二人快步来到景陵享殿的时候,就见到了已经在这里,独自一人呆了一下午的康熙皇帝。
胤礽对于皇阿玛今天的行为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当然,有着上辈子记忆的阿茹娜格格更是已经习以为常。
康熙起居注册的记载中,除非朝中有重要祭祀或者大事,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在仁孝皇后的忌辰,也就是“胤礽太子”的生辰,五月初三日这天,都是破例不到乾清宫处理政事的,更不要说给“胤礽太子”庆贺生辰。
因为那一天他都是要亲自来到孝陵陵区,祭奠仁孝皇后的山陵,再和仁孝皇后说说话,抒发一下自己的怀念思念之情。
小太子想到因为仁孝皇后,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对于“胤礽太子”那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尽溺爱,以及后来废黜他的时候那句“生而克母”,就忍不住有点儿同情的看了一眼已经泪眼婆娑的阿茹娜格格。
当然,他的这一个眼神,换来了小格格一个愤怒的瞪视,也让阿茹娜格格憋在那双,因为昨晚上的痛哭现在还红肿着的眼睛里的泪水,再也忍不住,缓缓的流了下来。
康熙皇帝有点儿无奈的看着这对小儿女的眉眼官司,他的太子总是有办法把他从悲伤中拉出来,用一种笨拙的,没心没肺的,让人哭笑不得甚至是愤怒不已的方式。
“事情都处理好了?胤礽?”
“回皇阿玛,康亲王和庄亲王,以及一些叔伯们,陪着儿臣,把需要儿臣决定的事儿都已经处理完毕。”
“那就好。阿茹娜,擦擦眼泪。”这都活了两辈子的人了,怎么还是这么多眼泪?
“你去年说过的那些话,朕都牢记于心。此生朕不会再溺爱太子,当然,也不会溺爱你。”
康熙皇帝看着阿茹娜只是哭,不理会他。就叹息一声,“朕虽然没有你们的奇特经历,但是此刻在仁孝皇后面前,朕只想要和你俩说说,这辈子都要好好的过,不要总是一副长不大的孩子气。”
“你们俩个孩子都好好的,让你们皇母的在天之灵,可以放心。”
“儿臣谨记,皇阿玛放心。”胤礽一脸认真的回答。
他看着表情称得上平静的皇阿玛,感受到他内心深处那份最真切实在的悲痛无力,只有暗自一声叹息。多情又真情的康熙皇帝,到底是付出了一颗“龙”心,做了决定。
莫名的,小太子想起了在康熙十三年册谥大行皇后的时候,皇阿玛亲自撰写的那道情真意切,质朴感人的昭文:
“月掩椒涂,鉴亡兰殿。朕心伤悼,率土悲哀!怀哲思贤,惓徽音于靡尽扬休宣誉,垂鸿号于无疆。彝典式遵,崇褒用锡。特以册宝,谥曰仁孝皇后。”
他给了元皇后一个“仁”字。而在他百年后,他的臣子后人,所有崇拜他的人,在称颂他的一生功绩,把他誉为大清一代最有作为的皇帝的时候,也是这么一个“仁”的谥号。
在古华夏人的思想中,对于“仁”这个字,应该是最至高无上的崇尚了?孔圣人儒家思想的精华提炼出来,也就是一个“仁”字。
“记得就好,天色黑下来了,一起给你们皇母磕个头,就回去。”
静静的看着,规规矩矩的跪在仁孝皇后的梓宫前面,磕头行大礼的小太子和阿茹娜,康熙皇帝心情虽然不是去年的复杂酸楚,却也是不想再开口说什么。只是扶着仁孝皇后的梓宫,沉默。
仁孝,你在天有灵,肯定也会和朕一样接纳小太子和阿茹娜这两个好孩子。就当是我们这辈子生了三个儿子,现在胤礽带着他未来的太子妃也就是我们的半个女儿,来给你磕头请安。
朕知道,你肯定是要抱怨朕没照顾好我们的保成。朕的心也很痛苦,也不去求你的原谅,朕想下辈子见到你的时候,把欠你的都还给你,好不好?
你在天上等着,朕百年后去寻你,千万不要撇下朕独自去投胎转世,更不要着急喝那碗孟婆汤。
阿茹娜格格经过昨天被小太子的刺激,一夜没睡,深刻的反省自己,此刻跪在这个两辈子都无缘一见的亲娘梓宫前,虽然还是忍不住的泪流满面,感念伤怀,心里却还是平和安定的。
因为仁孝皇后的难产而亡,上辈子的她作为大清国唯一的嫡子,打出生起就受尽康熙皇帝的宠爱,被册立为太子。自以为是的活在自己尊贵荣华的世界里,一目障叶,一直到“生而克母”被废黜。
可不就是呆太子眼里的糊里糊涂的,可笑荒唐的一辈子吗?
既然上天怜悯,她又回到了这个世间,获得如此宝贵的重来一次的机会,她怎么能还有理由,把自己继续囚禁于已经烟消云散的“郑家庄”,纠缠在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破事儿中?让这个呆太子每次都对着她露出“同情”的眼神?
小太子则是看似面容肃穆庄严,实际上是完全的放空自己。脑袋和心灵一样的平静安然。
给这具身体的生母仁孝皇后做完这个安葬仪式,尽了“保成太子”的人子责任和孝道,他只感觉自己作为一名外来者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都减少了很多,很多。
此时此刻,外面不知道内情的文武大臣,宗室勋贵们,都以为是皇上想着让元皇后走的更为安心些,才破例安排太子殿下领着未来的太子妃来给元皇后磕个头报备一声儿。
这天下间,谁能想的到,在享殿里都保持沉默的这父子君臣三人,曾经有过怎样的痛苦无奈,争执纠葛?现在这般好似是顺理成章,合情合理的“父子君臣关系”,又是经历三个人多少共同的努力,磨合,妥协,退让?才堪堪达成?
好在,这一切终将是要过去了。
随着两位皇后娘娘的梓宫被送到景陵地宫主殿,这三个人埋藏在心里的那些,必须要严防死守,说梦话也不能说出口的秘密,也随之安葬到了地底深处,烂在了三个人的肚肠子里,遗忘在各自的脑海里。
所有的前尘和过往,都随着这场葬礼仪式的结束而结束了。
从此以后,胤礽就是康熙皇帝的儿子,大清的太子殿下,阿茹娜格格也只是她自己,现在的身份是瓜尔佳府上的大格格,未来,或许还会是大清的太子妃。
胤礽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将来还会安葬疼爱他的太皇太后,皇阿玛,甚至是他自己的皇家陵园,和康熙皇帝一起钻进了马车,带着浩浩荡荡的几大队人马打道回宫。
虽然皇后先于皇帝进入地宫安葬,是首开大清丧葬仪式的先例,让康熙皇帝的景陵地宫大门这样一直大敞开着,可是胤礽却觉得,这样真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