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无奈地叹口气,说道:“这可不行,玻璃工厂必定是以皇家的名义开办,我们之前商讨过此事,一致认为这么做会有损皇家的信誉。”
他神色认真,解释道,“毕竟,要不了几年,玻璃肯定会在大明普及开来。”
“父皇的想法是让大明百姓在冬天都能用上玻璃,挡住凛冽的寒风,而不是用它来谋取暴利。”
李奥忍不住小声嘟囔着:“老朱倒是心善。”
又问道:“那你爸为啥不提高商税呢?这个办法你们不会想不到吧?”
说着,两人便走进了大殿内。
朱标走到会议桌旁坐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如今这情形,要是一下子大幅上涨商税,且不说有多少商人会不配合,万一他们一气之下全都停业,对民间经济的冲击可不小。”
“父皇打算效仿你们近代的国营供应社模式,可这必须得有一定数量的商人配合才方便开展起来。”
“现在诚意伯刘伯温还在和那些商人们商讨此事呢,一时半会儿很难有个定论。”
李奥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啥时候洪武大帝变得这么多顾忌了?”
“那些不听话的,不都是直接……切吧切吧剁了么?”
朱元璋听到了李奥这番大不敬的话,丢过去一包烟:“今日不同往日,我们在现代学习了那么多知识后,深知一味地杀伐并不能带来长治久安。”
“尤其,如今大明刚刚安定下来,百废待兴,急需一个稳定的商业环境来推动经济发展。”
“若是随意处置那些商人,不仅会让他们心生寒意,还会使得整个商业体系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一旦商业瘫痪,百姓的生计也必然会受到牵连,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
李奥接住丢过来的烟盒,给自己点了根,笑嘻嘻地道:“大叔,我就是随口一说,您大人有大量,别往心里去哈。”
“不过,这国营供应社的事儿,最好还是谋划周全些。”
“那些商人精明得很,没足够的好处,他们肯定不会轻易配合。”
朱元璋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咱自然清楚,伯温正在与他们周旋,已经许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像税收减免、优先供货之类的,可他们依旧心存疑虑,态度摇摆不定。”
“小李,你想想办法,如何能让这些商人安心合作。”
李奥不紧不慢地吐着烟圈:“就算是再好的政策,再棒的东西,也不能一股脑儿全上,先搞个试点才是明智之举。”
“先在京城找个繁华地段,开一家国营供应社,所有商品明码标价,保证质量,价格还比市面上实惠。”
“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让商人们看到其中的利润空间。”
朱元璋和朱标一愣,朱元璋感慨道:“哎,咱一知道好政策,就想着赶紧推行,一时竟忘了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说罢,他就微微摇头,脸上浮现出一丝自嘲的笑意。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小李,你这个想法不错,如此一来,既能让百姓受益,也能吸引商人主动参与。”
“只是,这前期的筹备工作,物资采购、人员招募与培训,都得安排妥当。”
“小李,这些人员的培训工作,你能帮忙承担起来么?”
李奥大大咧咧道:“我可懒得做这些事儿,不过我的香儿可以啊。”
“她现在正帮我培训开店的人员呢,顺道把你们需要的人一起培训了。”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香儿?如此甚好!”
“她既然已有培训经验,那此事交给她再合适不过。”
“只是不知她目前所培训的内容,是否与咱们国营供应社的需求相契合?”
李奥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几分得意:“放心吧,她培训那些开店人员的东西,和这供应社需要的差不离。”
“待人接物、商品介绍、账目核算这些,她都门儿清,稍微调整一下,就能用在供应社的员工培训上。”
朱元璋在一旁微微颔首,神色中带着几分欣慰:“既然如此,此事便定下了。”
“香儿负责员工培训,标儿,你初步筹备物资采购,务必确保货物种类齐全、品质优良。”
他稍作停顿,又补充道,“至于那些学子,就先让宋濂带着。”
李奥挑了挑眉,问道:“你们找我过来就为了说这些事儿?”
朱元璋看着李奥,“不是,主要是咱需要你再去买一批光伏发电设备,另外,还要采购大量的大白猪和长白猪。”
“发电设备是给军校和宋濂那边新培养的学子用的。”
“至于猪嘛,咱就想着让咱大明的百姓都能吃得起肉!”
李奥瞪大了眼睛,满脸写着惊讶:“光伏发电设备好说,可还要现代的猪?大明王朝不至于连猪都没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