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奏!”
得到李隆基的准许后哥舒翰出列上奏道:“微臣自从兼任兵部尚书以来,各项事务繁多。
而且微臣还兼任陇佑节度使,虽然河东方面暂时无战事,但管辖范围着实不小。
各种大小事务着也是繁杂,再加上微臣年龄大了,实在无暇多顾。
臣恳请圣上,看在微臣年事已高精力不足的份上,让微臣卸去陇佑节度使的位置。
这样既可以让微臣抽出精力,专职于兵部的事情,又能够提拔年轻有为的将领,让他们得到足够的锻炼,也能为我大唐的军队补充新鲜血液。”
李隆基听后微微颔首,“哥舒将军所言有理,朕亦知将军劳苦功高,且年事渐长。
只是这陇佑之地现在虽然无战事,可是也战略意义非凡,不知将军可有合适之人举荐以代其职?”
哥舒翰早就收到了李隆基的示有准备,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圣明,臣以为李光弼可担此任。
李光弼此人勇猛善战,且颇通谋略,而且年富力强,又自幼从军,对军中的一切事物十分熟悉
如今在朔方等地治理军政颇有成效,而且又任职过多地的副节度使,若将其调任陇佑,必能不负圣恩。”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议论之声,李光弼可以说成名于李雄之前,要不是李雄的横空出世,说不定对方早就有机会执掌一地。
曾经的大唐军中第一人王忠嗣就对其称赞过,声称将来一定能坐到自己的位置。
这些年也一直活跃在大唐西部各军中,只是对方似乎一直差了点运气,没有能够真正的执掌一地。
这一次受到哥舒翰的推荐,其实也挺让人意外,毕竟李光弼现在可不是哥舒翰的手下。
不过众人一想到,哥舒翰曾经也是王忠嗣手下的得力大将,哥舒翰和李光弼虽然没有私下交往过,可是肯定也听过王忠嗣提过对方。
只是任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真正要重用李光弼的,却是现在高居在龙椅之上的李隆基。
自从李隆基将王忠嗣赐死以后便十分的后悔,所以对他以前提看好的军中众人,也就开始上心。
经过一番调查和了解后,发现李光弼确实是一个人才,所以才会有了之前和李雄的对话。
听到哥舒翰,按照自己的意思,推荐,李光弼后。
李隆基假装沉思片刻,给朝中的其他众人反映的时间,毕竟这可是自己看好的人,怎么可能会出错?
只有知道其中情况的几人,默默的看着李隆基的表演,但是也并未戳破对方。
看到朝中的众人并没有出言反对,只是在私下议论后,便开口道:“既然哥舒将军如此举荐,朕就下旨命李光弼前往陇佑接任节度使一职。
不过,朕希望将军能在交接之时多多提点于他,虽然李光弼在多地任过职,但是却从未真正的主政一地,还需要你这位老将,多提点提点。”
哥舒翰立马领旨谢恩,毕竟总算完成了李隆基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