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局势变得异常危急(2 / 2)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首页

这意味着踏顿随时可出动二十万骑兵南下征战。

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即便是鼎盛时期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也可能需暂避锋芒。

当踏顿准备南下的消息传到邺城时,曹操正纠结于是否先南征刘备或剿灭袁尚与袁熙。

闻听踏顿率二十万大军支援袁家兄弟,曹操立即整顿兵马备战,并召集张辽商议应对之策。

在张辽提出的多个战略方案影响下,曹操逐渐认为这是一可行计划,于是向军队下达动员令。

尽管河北地区的新占领地带兵力分散且调动困难,仅集结约五万人马用了半月时间;这支北上讨伐队伍里却包含了虎豹骑等几支精锐部队,尽管人数不占优势,战斗力却远超乌桓人。

至七月间,曹军主力抵达柳城附近时发现乌桓主力军也已到达,唯独领袖踏顿未现身场。

起初交战不利,在三天激战后,曹操授予张辽全权指挥,后者迅速组织反击。

在这场突袭中,张辽不仅成功斩杀类似乌桓重要头目“能臣抵之”

,其他将领们也有显着战功,迫使袁氏兄弟建议乌桓退守并修筑防线。

为减少士兵伤亡,经过一番讨论,张辽同曹操决定改变战略。

借助情报,他们获知了踏顿将于十日后翻越白狼山并到达柳城。

此情势促使两人策划了一场针对踏顿的截击计划。

当踏顿亲自率领他那支最为精锐的三万乌桓骑兵到达时,局势变得异常危急。

虽然乌桓还有其他被称为二单于和三单于的首领,但他们在声望和影响力上远不及踏顿。

如果让他成功抵达战场,曹军面临的困境可想而知。

经过一整夜深思熟虑后,胆大心细的张辽决定采用“斩首计划”

,即直接狙杀踏顿本人。

在他看来,除去敌方的核心人物远比逐一解决问题要简单得多。

白狼山位于柳城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既能够居高临下监视柳城动态,又是踏顿必经的通道。

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敌人接近时迅速发动突袭。

不过,如果调动过多兵力,则很容易被柳城内的乌桓骑兵察觉,因此张辽只能带上至多两千精兵,并分批潜入白狼山。

同时,张辽也为曹营众将详细部署了作战方案,不仅希望借此一举击杀踏顿和三万乌桓精锐,更为重要的是全面摧毁或改编那二十万分散在柳城内外的乌桓铁骑。

然而十日时间眨眼即逝,在白狼山上耐心等候的张辽与千余名曹军精锐迎来了一场出乎意料的变化——踏顿并不走常规路线,根据探子报告他应从西侧而来,却突然从南侧逼近。

显然,这狡猾的踏顿在动身之前便有所防备,预料到了可能会遭遇曹军的埋伏,故意误导了情报来源。

见到这一变化,士兵们都感到措手不及,但张辽却丝毫未有退意。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这关键时刻退却,不仅是对士气的巨大打击,更会使整个作战计划功亏一篑。

柳城中的乌桓势力加上袁尚兄弟本就已十分棘手,若再加上踏顿的支援将会更为棘手难缠。

所以无论如何,此刻都绝不能退却。

为激励军心,张辽手握战刀率先冲锋陷阵。

面对突然而来的袭击,即使是有所准备的踏顿也不免一时失措。

他原想以假情报来混淆视听,使曹军陷入被动,但却未能预料到这样的直接进攻。

此时,得知已有防备的曹军仍然突袭而出,让蹋顿顿时意识到曹军的埋伏兵力远超他的预期。

面对张辽身上散发出的大无畏气质,蹋顿无法确定曹军到底有多少人,竟被吓得一愣,不敢与其正面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