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染个头发好过年(2 / 2)月下人清淑首页

邶侧头看看小夭,便知她又在胡思乱想,开口问道:“想什么呢?”

小夭是个藏不住心事的,在邶面前更是不必藏,“我在想,如果我有一头白发,能不能像你一样好看。”

邶笑起来,停下脚步,认真端详起小夭的脸,看了半天终于皱起眉头。

“怎么了?你觉得我不好看?”小夭不自信起来。

邶轻轻摇头,“在我看来,你现在这个样子嘛,”邶停下来,专注地看着小夭。

“我现在怎么样?”小夭急切地想知道邶的看法。

邶笑起来,头一扬,脑后乌黑的发尾随风而动,负手而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 邶微微俯身,几乎与小夭脸贴着脸,直直地盯着小夭的眼睛,笑得魅惑又好看,“惑阳城,迷下蔡。”

小夭的脸颊染上红晕,她摸摸自己发烫的脸颊,在邶胸口轻轻捶了一下,“打你这个登徒子。”

两人说着笑着就到了玉山桃林边,桃花花瓣纷纷扬扬飘落,落在邶和小夭的头上身上,两人都是一身锦衣,相映生辉。

看来王母已经知道来人是谁,玉山的结界自动为他们敞开了。

果然,向前走了几步,就看见一个黑衣男子同一个白衣少年朝他们走来。阿獙,烈阳。小夭停下脚步,站在原地不动,嘴里喃喃念着他们的名字。

等到獙君和烈阳走到近前,两个人同时顿了下脚步,白衣少年化成一只通体雪白的琅鸟,闪电一样飞到小夭头顶,用力啄小夭的头,小夭用手护着头,防风邶站在一旁笑着抬手挡住琅鸟。

“烈阳。”随后而来的黑衣男子叫住琅鸟。琅鸟这才停下,又化成白衣少年的模样,气呼呼地对小夭道,“我还以为是谁来了,原来真的是你,这么多年你跑到哪去了?害得我们好找。”

小夭又高兴,又难过,又惊奇。喜的是故人重逢人面依旧,难过的是历历往事涌上心头,惊奇的是这一世獙君和烈阳从没见过自己的真容,怎么一下子就认出了她。

“烈阳,你怎么认出我的?我跟从前长得完全不一样了。”在玉山上,小夭用的是真容,可毕竟两百多年过去了,她的容貌与小时候大不相同了。

“笨蛋,我们是妖,凭的是直觉。”

小夭笑看着邶。原来他们都可以凭直觉认出她,哪怕容貌变换。

獙君也看着小夭,“你回来了。”

“是呀,阿獙,我回来了。”小夭的眼睛酸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邶对獙君翩翩行礼,“别来无恙。”

獙君虽然长着一双狐狸眼,却不见狡黠,长眉入鬓,神情端穆,回礼道,“这边请。”

獙君引着邶和小夭向瑶池边的亭子走过去。小夭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随着獙君与邶并肩来到瑶池边。

千里桃花,无边盛放,夕阳流光,交相辉映。

小夭站在瑶池边,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烈阳看见小夭独自站在瑶池边,大喊了一声,“小夭,过来喝酒。”

小夭回过神,提起裙裾小跑着跑到亭子里,站在邶身边,看看獙君,又看看烈阳,“阿獙,烈阳,又见到你们真是太好了,我好想你们。”说着泪水不自觉地流下来。

邶起身帮她擦去泪水,拉着她坐下,可小夭坚持站着。獙君看着黑发相柳的动作,“还未问你们,为何一起来了?”獙君又指指自己的脑袋,看着邶,“为何今日染了黑发?”

獙君和烈阳都是出世之人,万事不萦于心,若说这世上唯一挂怀的人,就是小夭。

小夭看看邶,两人狡猾地相视一笑。獙君本就是聪明的獙獙妖,看二人此刻的情形,立时便明白了。“你们两个,竟是早就认识?”

“没错,阿獙,”小夭笑着答道,“我和相柳将军认识一百年了,你知道他为什么今日染了黑发吗?”

獙君微微摇头。

“不知道就对了。”小夭笑得狡黠,“你肯定猜不到,坦荡不羁的相柳将军,其实是这世间最懂吃喝玩乐的浪荡公子,也是全大荒箭术最高超的黑衣杀手,还是这大荒里最会怜香惜玉的防风家二公子,防、风、邶。”

就算獙君是道行颇深的修行之人,此时听到小夭说的这些头衔,也是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小夭看着獙君脑袋不够用的样子十分得意,又深情地看了眼邶,红了脸转头对獙君低声说,“还是我的夫君。”

一旁的烈阳坐不住了,“什么?你们成亲了?什么时候的事?”

“就两个月前吧。月圆之夜。”小夭说得十分轻巧。

“不对,小夭,你们两个,到底怎么回事,我被你说糊涂了。”獙君站起身,拉着小夭坐下。

“对,快给我们讲讲,你这两百多年都经历了什么?什么时候跟他搅在一起的?怎么他时常来玉山,从没提到过你?”烈阳是个急性子,问出了一连串问题。

“邶,你来说吧。我说的话,讲上一天一夜都说不完。”小夭很有自知之明地推了推邶。

防风邶笑着摸了摸小夭的头,“你讲吧,你讲的好。”

獙君站起来,“不如这样,你们先去拜见王母,我去拿几坛好酒,准备几个菜,等你们见过王母,咱们边喝酒边聊。”

“如此甚好。”邶应道。

烈阳化作琅鸟飞走,先去准备东西。

邶和小夭手牵着手,走过映着霞光的瑶池,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王母的样子一如从前,淡然冷漠,古井无波。上一世小夭重回玉山的时候,王母已经故去。小夭再见旧人,一时感伤,泪流满面,盈盈拜倒,“弟子不肖,让师父挂心了。”

王母静静地看着小夭,一瞬后开口道,“回来便好。”又看向相柳,问道,“共工可好?”

“义父一切安好,劳王母挂怀。”

“你们两人,罢了,我如今只剩两百年寿命,”王母扶起小夭,看着她的眼睛。一刹那小夭觉得自己被看穿了。“你若愿意,可以留下来接替王母之位,玉山虽万年不变,却无外人打扰,可保你平安。”

“师父?”小夭不确定王母的意思。

王母淡淡地点头,“你既回到这里,该知此处安静,可保你无虞。”

*指路:小夭的坏点子在第二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