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不朽功勋,郭子仪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并获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殊荣。
郭子仪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金戈铁马。他纵横沙场数十载,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每一次都能克敌制胜、凯旋而归。
无论是面对凶残狡诈的敌军,还是错综复杂的战局,他总能沉着应对、指挥若定,展现出超凡的智慧与勇气。正因如此,史书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称其“再造王室,勋高一代”,赞誉他拯救了濒临崩溃的李唐王室,建立了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
又赞其“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高度肯定了他长达二十余年守护国家安宁、维护天下太平的伟大贡献。
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郭子仪很牛掰的,醉打金枝的男主就是他儿子)
而在唐玄宗统治的辉煌时代,众多名将在军事战略与战术方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特质。他们犹如璀璨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
首先,这些名将深谙骑兵之道,将其灵活运用至极致。以高仙芝为例,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怛罗斯之战中,他巧妙地指挥麾下铁骑,充分释放了骑兵所独有的强大机动性和惊人突击力。
面对来势汹汹的阿拉伯帝国大军,高仙芝审时度势,果断派遣精锐骑兵迂回到敌军侧翼发起突袭。马蹄声响彻云霄,如疾风骤雨般冲向敌阵,瞬间打乱了对方的部署,从而一举奠定胜局。
其次,对于地形的精准把握也是唐玄宗时期名将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哥舒翰在石堡城之战中的表现堪称经典。
这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城堡曾令无数将领望而却步,但哥舒翰凭借对周边地形的深入研究,找到了敌人防御体系的薄弱环节。
他巧妙地利用山川走势,布置伏兵,并安排部分兵力从险峻小道攀援而上,出其不意地攻击守军。最终成功攻克石堡城,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再者,唐玄宗时期的名将们还擅长运用各种精妙战术,以智取胜。安禄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他在范阳起兵之时,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战术行动。先是派出小股部队佯攻迷惑对手,吸引敌方注意力;然后亲率主力大军绕道敌后,发动突然袭击。
这种声东击西的策略使得河北地区的守军猝不及防,纷纷溃败,安禄山得以迅速占领大片领土,掀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叛乱。
总之,唐玄宗时期的名将们在军事领域各显神通,他们善于驾驭骑兵、巧用地形、精于战术,为大唐王朝的繁荣稳定立下赫赫战功,也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大唐
太极殿
原本心情愉悦、满面春风的李世民此刻却阴沉着脸,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开元盛世那繁荣昌盛、歌舞升平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和愤怒。
一想到李隆基在前半生励精图治,将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条,开创了如此辉煌的盛世局面,而在后半生却仿佛像被恶鬼附身一般,变得昏庸无道、骄奢淫逸,致使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让萧娘子施展神通,再次将自己送回到李隆基所在的时代,然后狠狠地揍他一顿,以解心头之恨。
“这个不成器的家伙!”李世民愤愤地骂道,“前半生明明做得那么出色,怎么到了后半辈子就完全变了个人呢?难道真的是鬼上身了不成?”越想越觉得有可能,毕竟这世间奇异之事甚多,谁又能保证没有鬼怪作祟呢?
此时,在国灵空间中的萧幼林正通过光脑听着李世民说话。当听到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居然会有如此荒诞不经的念头时,她不由得愣住了,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样,半天说不出话来。
“二凤陛下的思维方式还真是与众不同啊……”萧幼林喃喃自语道,对于李世民这般天马行空、跳跃式的思考模式,她着实有些应接不暇,甚至感到有些跟不上他的节奏。
开元年间
沉浸于繁重国政之中的李隆基只觉得自己的后背一阵阵地发凉,那股寒意仿佛如蛇一般顺着脊梁骨往上爬,让他不由得心生恐惧。
他暗自思忖着,为何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难道真的有人想要对他不利吗?但转念一想,或许这只是自己过于敏感而产生的错觉罢了。
然而,当脑海中浮现出李世民前往安史之乱打他的场景时,李隆基不禁浑身战栗起来,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瞬间席卷全身。
他用力地甩了甩头,试图将这些纷乱复杂的思绪统统抛开。毕竟,眼下还有堆积如山的国政事务等待着他去处理,容不得他在此刻分心多想。
如今,御史台的那些谏官们个个犹如虎视眈眈的猛兽,时刻准备着扮演魏征那般直言不讳、犯上直谏的角色。
李隆基深知这帮人不好对付,稍有不慎便可能被他们抓住把柄,大肆抨击一番。所以,他绝对不能给这些谏官任何可乘之机,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眼前的种种难题。
其实在金榜盘点结束之后,李隆基就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悄悄地换上便装,混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开始了他的微服私访之旅。
走在长安那繁华热闹的街头巷尾,他心中暗自祈祷不要被人识破身份。然而事与愿违,尽管他已经尽量低调行事,但还是有眼尖的百姓认出了这位尊贵的皇帝陛下。
李隆基原本以为自己会遭到群情激愤的百姓们的痛斥和责骂,毕竟日后的他所做之事几乎将整个大唐帝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位头发花白、身躯微微颤抖的老妇人竟然缓缓地向他走来,并颤巍巍地将手中紧握着的食物递到了他的面前。
老妇人的眼中闪烁着一丝微弱但却充满希望的光芒,她用略微沙哑的声音说道:“圣人啊,咱们大唐一定会越来越昌盛繁荣的,您说是不是?”
李隆基望着眼前这双满怀期待的眼睛,心中不禁一震。
他深知,这些百姓对于大唐的未来仍然抱有无限的憧憬和信心,而这一切都源于金榜之上所展现出的开元盛世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象。
此时此刻,身处开元年间的他们坚信,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绝不会逊色于另一个世界中的辉煌。
聆听着百姓那真挚诚恳的话语,李隆基只觉得心头仿佛被一块巨石堵住一般,沉重无比。
回宫后的数日里,他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思索当中,变得沉默寡言,旁人难以猜透他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
然而,自那日起,李隆基对待国家政事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此,李隆基不再敷衍塞责,而是全心全意、心甘情愿地投入其中,因为他实在不忍心看到金榜上那个曾经的繁华盛世逐渐消逝远去。为此,李隆基暗暗发誓一定要加倍努力,要让金榜上的那个盛世更加久一点,再久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