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 心境突破(2 / 2)七龙珠:能复活就作死?太天真!首页

而此时的尚云到底是怎么啦?他想到什么了?

原来尚云想到了自己当前的境界———五蕴皆空。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色蕴涵盖了一切物质现象,包括我们的身体以及外在的世界万物,它是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有形质的存在。然而,禅宗认为色蕴皆空,这意味着这些看似真实坚固的物质并非具有独立、永恒不变的实体性。例如,我们的身体由无数细胞组成,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从出生到衰老,身体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可以被称为“身体”。

受蕴是指我们通过感官接触外界所产生的感受,包括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受。当我们品尝美食时感受到愉悦,遭遇挫折时体验到痛苦,但这些感受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转瞬即逝。它们依赖于外界的刺激、内心的状态以及各种条件的相互作用,本身并没有独立的自性,所以也是空的。比如,同样的一杯茶,在心情愉悦时品尝觉得清香甘甜,而在心情烦闷时可能就觉得平淡无奇,可见受蕴并非固有不变。

想蕴是在感受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认知、想象、概念等心理活动。我们对事物进行命名、分类、判断,构建起各种观念和思想体系。但这些想法都是基于主观意识和过往经验形成的,并不代表事物的真实本质。例如,对于一朵花,不同的人可能因为文化背景、个人喜好等因素而有不同的认知和联想,“花”这个概念只是一种人为的设定,并非其本身具有绝对的、固定的“花性”,故而想蕴为空。

行蕴主要涉及意志、行为倾向等心理活动和行为造作。它促使我们产生行动、追求目标、做出选择。然而,这些行为的产生也是由诸多因缘推动,并非自主和永恒存在的。比如一个人努力追求功名利禄,其背后是贪嗔痴等烦恼以及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这些因缘变化时,行为的动机和方式也会改变,所以行蕴同样不具有实体性,是空的。

识蕴则是对各种现象进行识别、了别的精神主体,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识蕴依靠其他四蕴而存在,它在感知和认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也并非独立自存的实体。例如,在深度睡眠或昏迷状态下,识蕴的作用会暂时停止或减弱,这表明识蕴也是依赖于特定条件而存在,其本质为空。

然而这“五蕴皆空”是从人的身心感受、认知、意志等精神层面揭示空性,所以尚云一直以来的修炼都是在侧重于思想层面的精神超脱,而忽略了肉身层面的物质超脱。

这次与大家交流,让尚云意识到精神和肉体本就是一体的,是要共同修炼的。这让尚云明白了自己的境界为什么迟迟无法精进,因为他对《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参悟还浮于表面,在“五蕴皆空”之中还有“四大皆空”!而四大皆空的“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

地大代表坚硬、固态的物质特性,如骨骼、岩石等;水大象征着湿润、流动的特质,像血液、津液以及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火大表示温暖、热能,人体的体温、太阳的热量等都属于火大;风大体现为运动、气体的流动,呼吸、空气的流动等皆是风大的表现。禅宗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体都是由这四大元素因缘和合而成。以一座房屋为例,它由木材(地大)、钉子(地大)、油漆(水大)、居住者产生的热量(火大)以及屋内的空气流通(风大)等多种因素组合而成,并没有一个独立于这些元素之外的、名为“房屋”的永恒实体。当这些元素离散,房屋也就不复存在。人体亦是如此,四大元素在生命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一旦生命终结,四大分离,身体便会逐渐腐朽消散,所以说四大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