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做到了对温月的承诺。
春日带她去野外郊游,温月想学骑马他就亲自教,还做了一把合适的弓箭教她射箭。后来他下乡探访时,温月也扮男装和他一起骑马去,看农家丰收的喜悦,也看渔家在江上寥寥长歌,两人一起踏遍了青州的大山大河。
当他带着温月再次回到京城的时候,身边已经带着一个5岁的小闺女和一个3岁的小儿子,都长得玉雪聪明,极为可爱。
一家四口自然是要回余府居住的。
余侍郎也托了他儿子的福,在皇帝面前大大露脸,皇上觉得他教子有功,对他印象很好,在两年前已顺利的升为兵部尚书。
此时儿子携家带口的回来述职,听说在青州府也做的不错,他自然是高兴得很。
余夫人就不是那么高兴了,她只有一个嫡子,本来就被余子阳占了长,这些年儿子也不争气,一直没考中进士。后来实在不想考了,余尚书就给他求了恩荫,做了个勋卫,免得他白身一个不好听。
现在余子阳已经是正四品,这次回来不知是留在京中还是外放,肯定是要升的,那她儿子就更比不上了。可她在家真要做什么过分的事,不说余尚书,就是余子阳也不会给她面子。
他们刚成婚时,余夫人还想过要磋磨文晓月这个庶子媳妇,结果被当时的余侍郎一句话就打发到任上了。现在回来也不好对付,不说人家本来就是勇安侯府女儿,如今还封了县主,她能做什么?
余夫人这边一肚子气,余尚书还让她举办赏梅宴,广邀宾客,其实就是给余子阳接风洗尘,顺便和京中各人会会面,热络热络感情。
余子阳多年不回京,在京中却很是有名。不说这些年在任上的功绩,就说他当初在山洪和瘟疫中一连几功连升三级,如今不满三十就已是正四品官,京中有几个这么年轻有为的?
只要不行差踏错,以后就是不入阁为相,一个六部尚书之位也是跑不了的。
还有他那夫人,虽然只是侯府庶女,这些年对他的帮助也不小,从这些功劳中总有他夫人的名字就知道了。
所以众人收到请柬都是欣然应诺。
这之前当然要先去侯府拜访一次。
温月递了帖子,约好时间上门,侯爷对余子阳很是看重,对温月的脸色也很好。温月的姨娘现在是宜人,府里都就着她的姓氏称邓夫人,这次自然也能出席。
饭后,侯爷带余子阳去书房说话,温月就去了姨娘的院子,问她好不好。姨娘自然是好的,女儿出息,侯爷也对她更看重,在府里都没人敢欺负她。看脸色就知道,跟十年前差不多,没怎么变化。
温月在姨娘那没多说,她们俩以前都是老实本分的性子,话一直都不多。虽然十年没见,母女两还是老样子相处,还好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跟着活络气氛,姨娘被逗的笑了一下午,确信女儿家庭和美,余子阳对她也好,便也放下多年的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