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娭毑基本谈妥后,秦淦西先给她一毛钱,然后拿走一个旧的鱼篓,在走过她家的自留地时,发现地虽小,蔬菜种类种类却很多,有豌豆、南瓜、辣椒、苋菜、豇豆、茄子、丝瓜、葫芦和冬瓜,又折返回去,说要买些种子。
家里不缺这些,但种植空间需要,也不能让这空间闲置,他要先种些蔬菜换功勋点。
快走出山窝的时候,看到路边有几株覆盆子树,便小心翼翼地拔了几株种入空间,虽然已经错过挂果的季节,但这里是空间,万一有不同呢。
走出山窝后,发现斜坡上有一株高粱泡,把熟透的摘了几颗吃以后,又小心翼翼地将其连根拔起,栽入空间。
覆盆子树用树抵抽成,高粱泡用果子抵,反正他不浪费那二十几个功勋点。
来到大妹所在学校前,他抬头看向大门,看到“星沙市第十二中学”几个大字上落满灰尘。这也是他的母校,高中也是在这里读的,对里面很熟悉。
读大学以后,只有寒暑假会来几次,来看老师,今天再来,是给大妹送吃的。
拿出五条黄鳝放进鱼篓,然后走进去。
刚进校门走没多远,就看到了自己的物理老师——魏如花匆匆走来,“魏老师好。”
她抬头看到是他,脸上露出欢喜的笑容,“呀,是秦淦西,你怎么来了?”
秦淦西笑道:“我来看我大妹。”
魏如花拍拍他的肩,“不错,好像长高了。你大妹也很不错,今年考上大学没问题。”
那么厉害吗?
原主从不问弟弟妹妹的学习,只有家里大人偶尔问一句,大妹每次的回答都是“还可以”。
嘴里说出最诚恳的话:“那是老师们教得好,感谢你们。”
原主在学校时,这些老师都是很看重的,经常问他有什么不懂的,只要他问问题,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地回答,直到他弄懂为止。
魏如花呵呵笑道,“当老师的,不就是要传道授业嘛。我们肯教,还要他们肯学才行。”
秦淦西笑着说:“那倒是。老师,这是要出去?”
魏如花点头,“小琪早上感冒了,我没来得及去买菜,想去食品站看看。”
秦淦西指指鱼篓,“这个时候应该是没有肉了,我这里有几条黄鳝,送您两条。”
魏如花探头看向鱼篓,“哟,这么大,你把黄鳝祖宗都抓来了吧?”
五条黄鳝共2.9千克,自然大了。
秦淦西笑道:“它们不会有这么多祖宗,所以它们的祖宗应该更大。我送您家里去?”
魏如花摇头,“我怎么能要你的东西呢,那成什么了?你去找她吧,我出去看看。”
说着往外走。
秦淦西马上说:“这样吧,老师。我本来想看食堂能不能加工的,就到你家加工好了,我大妹只要一条就行,让她吃一份好一点的热菜。”
其实,他和魏老师的关系是很好的,但关系到大妹,他不太想麻烦她。
自己能在魏老师家里蹭吃蹭喝,但不能带着亲友来蹭吃蹭喝,这也是他想去食堂加工的原因。
魏老师虽然对他好,但对其他同学却没这么好,没有让其他同学去她家吃过饭。
加工菜,可是要提供油盐的。
魏如花停下脚步,犹豫一下后说:“这黄鳝大补,她这个时候正适合。也行,反正黄鳝不容易死,就养在家里,我给她加工三天,只要给我两条就行。”
秦淦西嘿嘿笑道:“只要一顿就行,明天我送草虾来。”
魏如花也是很爽利的人,“那就后天吃黄鳝。”
秦淦西也没和她继续掰扯,“那我们现在就去加工,您家有黄瓜、姜和紫苏吗?”
魏如花看了一眼手表,“都有。不到二十分钟就要下课了,我们赶紧。”
魏老师还是住在老地方,两间半房子的泥瓦房,屋后有一片菜地,里面也是有很多蔬菜品种,不过和山窝里娭毑的不一样,没有留种的打算。
坐在屋里病恹恹的小琪看了看魏老师,又看了看秦淦西,有气无力地说:“淦西哥哥。”
以前秦淦西经常去老师家请教,魏老师家也没少来,他也是这些老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她还认识。
魏老师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已经参加工作,单位没有房,晚上和同在镇里上班的爹一起回来,所以中午只有魏老师、二儿子和小琪一起吃饭。
不过今天是星期天,他们为何不在家里?
秦淦西没有问这个问题,和他们也不是很熟,摸摸小琪的脑顶,“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