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寻找蛮夷不了了之(2 / 2)十万大山:1840首页

大炮的改进型又铸造成功一门,比上次的威力要稍大一些。

暂时也不急着铸造了,等到冶炼技术再进步一些再造。

火药的制造则是紧盯不放,炮的列装,预示着未来对火药的用量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沈松从大炮研制的工作中释放出来,开始着手研制蒸汽机。

其实蒸汽机的原理都已经知道,所谓研制就是如何使用蒸汽机的动力,能够让蒸汽机的动力通过各种传动发挥作用。

作为穿越而来的人,都使用过柴油、汽油发动机的人,如果在蒸汽机的制造上还比不过一百多年前的古人,那真要一头撞死了。

不过,相对也有短处,就是人家有一定的工业生产体系,有相当多的生产劳动者。

人力,有一定知识的人力,始终是”丰南号“的短板。

沈俊浩依然孜孜不倦的在研究电动机的制造。

物流园里很容易就能找到电动机,拆开一个对照很容易,关键是要把里面的原件利用此时的技术制造出来。

譬如漆包线、铜芯电线、整流器等等,在后世都很简单,某宝网上就可以买到。

但在当前,连一根粗细均匀的铜线都还制造不出来,所以,研制的难度大多都是材料的制造上。

两件产品的研发还是有先后顺序的,由于这个时代电的来源还是很少的,蒸汽机算是更适合时代的产物。

研发出适用的蒸汽机,那么工厂的设置就不再受到水力发电的制约,只要有煤,就可以将工厂设在任何位置。

所以,沈云峰将蒸汽机的研发作为优先级。现在的工厂几乎都需要动力,那么如果能研发适合大小的蒸汽机就可以代替了水力,算是非常实用的产品。

万尾岛收到的四门小炮,已经被刘永陆安装到三艘大船上去了。

其中一艘大船算作旗舰,左右各安装了一门小炮,另外两艘则各安装了一门。

期间,柏有志、朱十八还有沈松也通过巡逻队的护送来了一次万尾岛,刘永陆带着他们把那艘旗舰航行到海上,找了个没船的小岛,对小炮进行了试验。

试验结果让他们非常满意,认为在海上同等级的近战中完全可以碾压对方。

试验的数据也被记录下来,带回”丰南号“继续改进。

沈松还认真研究了大船,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用手机拍了不少照片,他要这些资料回去匹配蒸汽机。

最终的目的,除了工业上用蒸汽机,还得用上船,才是发挥最大的用处。

柏有志和沈松都是第一次下山,朱十八自从逃到山上去后就没有下过山,此次下山都是兴奋异常。

更何况乘船到了海上,还美美的吃了几餐海鲜。

他们同时也对沈云峰更加崇拜,居然在海边也有势力,难怪有时候口气挺大的。

这时候他们觉得跟着沈云峰他们走,应该是个不坏的选择。

柏有志更是打算,回去后自己专心致志做好火药的事情,把柏家的命运就交给沈云峰,让沈云峰带领柏家走出大山,让柏家的子孙也能看看大海。

万尾岛和巫头岛今年也获得了丰收,这让刘永陆十分惊喜。

因为粮食如果能自给自足的话,那么能节省不少人力,因为从山上转运粮食过来,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以后这些人力就可以放在运送值钱的商品上,或者像炮这样至关重要的物品上。

而且有了粮食,万尾岛和巫头岛的村民就更加稳定,对刘永浩也更加信任,他的领导力也加强了。

几个月以来,刘永陆按照沈云峰的建议,渐渐理顺了岛上的管理,也赢得了村民的支持。

此时刘永陆依然把防御海盗作为两岛村民的共同利益,随着生活的改善,大家也很认同这一说法。

五艘大船的船员也征召完毕,小船也有相应的人员操作,平时出海既是打鱼也是练兵。

一部分人已经开始相应的训练,比如扔手榴弹、施放火箭炮,使用盾牌等等,自然关键的火器目前还掌握在刘姓子弟手中。

由于万尾岛有煤炉、煤饼还有桅灯、沥青麻绳这样独家的产品,还有价格便宜的酒和蔬菜,商船停靠的越来越多,万尾岛的生意越来越好。

有些产品是供不应求,比如桅灯,那是常常缺货,这玩意对船来说太适用了。

在别的海港,大家口口相传,甚至有的商船一开口就是要二十个,说是帮别人带的。

只是”丰南号“的产量跟不上,毕竟手工制作的效率太低了。

而且铁的质量也跟不上,韧性不够,用水力冲压的根本不能用,制作一些零件全靠人工后期锻打。

但就这样,已经让万尾岛赚的手软了,忙的不亦乐乎。

按照沈云峰的建议,在收获季节之后,万尾岛码头股份公司召开股东会,研究了一次分红。

丰南号的”代银券“开始出现在万尾岛和巫头岛上,当然,是以万尾岛公司作为信誉担保的。

因为是分红,其他姓和村民并不抵触,就当作凭证用。

两个岛上,万尾岛公司开的供销店均可以使用”代银券“购买商品,所以非常具有实用性。

久而久之的使用,“代银券”就具有了流通性。

万尾岛公司从防城县直接采购,或者通过巡逻队在平地瑶那里代为采购的生活必需品也都在供销店里出售。

布匹、调料,还有“丰南号”生产的纸张、蚊香、火油灯,瑶人的茶叶,绝大部分人家已经不需要自己想方设法偷渡到防城县去购买了。

巫头岛和万尾岛的村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

毕竟这时候的人们,除了吃穿,偶尔也就是酒肉的需求,还有婚丧、节日期间一些火烛纸张之类的东西,只要这些能购买到,基本生活所需也就满足了。

恩格尔系数决定了他们根本再也没有其他收入可以用于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所以,即使有高档的商品也是没有销路的。

刘永陆在巫头岛和万尾岛之间的海沟那里划定了一段,作为船舶修理的地方。

将一些原始的起重装置建设起来,对岸边进行修整,免费提供给巫头岛和万尾岛村民使用,也作为岛上专门造木船的几个匠人的工场。

万尾岛公司所属的船只的维修也交给这几个匠人进行,付给他们”代银券“。

甚至,修船匠人需要的一些工具,刘永浩也委托“丰南号”为他们打造,让他们用熟练。

这样,暂时可以不用付工资,也可以将造船匠人的队伍固定甚至扩大,为未来建设船厂做一些人力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