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山谷(2 / 2)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首页

他发现,这里的百姓着装甚是奇特,并非他所熟知的大明服饰。

那款式、那材质、那风格,皆与他记忆中的大相径庭。

带着满心的困惑,他快步走向一位正在树下编着竹篮的老汉。

王二恭敬地抱拳行礼,问道:“老丈,我们兄弟众人被官军追杀至此,我观诸位衣着,却不似我朝服饰,不知为何?”

老汉抬起头,目光深邃而悠远,似是陷入了遥远的回忆。

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竹篮,缓缓说道:“客人有所不知,我们乃是宋人。想当年,蒙古铁骑南下,如汹涌潮水,所到之处,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我大宋百姓,为求一线生机,纷纷背井离乡,四处逃难。

我们这一群人,便是在那仓皇逃亡之中,误打误撞发现了这个山谷。山谷四周险峻,易守难攻,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于是,我们便决定在此定居,远离那尘世的兵荒马乱。”

王二与弟兄们听闻此言,皆面面相觑,心中震惊不已。

他们未曾想到,在这与世隔绝的山谷之中,竟藏着这样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

王二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对这些百姓的遭遇深感同情,同时也对这历史的沧桑变迁感慨万千。

老汉微微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急切地问道:“客人啊,如今外面是何朝何代了?现在不是大宋了吗?蒙古人怎么样了?”

军师钟光道是读过史书的人,他回答道:“老丈,自蒙古铁骑南下,大宋虽奋力抵抗,然终难挽颓势。崖山一役,宋军兵败,陆秀夫负幼帝投海,大宋就此覆灭,蒙古人统一中原,建立元朝。

元朝统治近百年,其间民族压迫深重,百姓苦不堪言。幸得我朝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却胸怀壮志。他于乱世之中,崛起于草莽,率一众豪杰,历经无数苦战,驱逐蒙古,恢复中华。

如今这天下,已姓朱,国号大明。太祖皇帝登基后,已过200余年。”

老汉听闻,身子微微一晃,脸上满是悲戚与怅惘。“大宋亡了……”他喃喃自语,眼神中流露出无尽的失落。

许久,他才缓过神来,长叹一声:“想我大宋,也曾辉煌一时,文化昌盛,经济繁荣。却终不敌那蒙古铁骑,落得个国破家亡的局面。”

王二安慰道:“老丈,虽朝代更迭,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您与诸位乡亲在此坚守,传承大宋的文化与精神,亦是一种伟大。”

老汉默默点头,说道:“客人啊,但愿这世间再无战火,百姓皆能安居乐业。我们这谷中之人,也将守着这份宁静,传承着大宋的余韵,直至永远。”

王二等人告别老汉后,漫步在谷中的小道上,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偶然的发现,让他们对历史、对命运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那谷中百姓的坚韧与执着,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在这乱世中前行的道路。

王二忙令弟兄们收起兵器,和声说道:“乡亲们莫怕,我等皆是被官兵逼迫之人,无奈入此山谷,只为寻一处安身之地,绝无加害之意。”

良久,一位老者颤巍巍走出,目光审视众人后,缓缓道:“诸位若真只求安身,切莫惊扰村民,谷中土地肥沃,粮食蔬果皆可自足。”王二抱拳行礼,连声称谢。

入村之后,王二与兄弟们分散开来,与村民们细细交谈。得知此谷有多处天然泉眼,水质甘冽,且山谷背风,气候温和,利于作物生长。

又有村民告知,谷后有一山洞,深幽隐秘,可作藏兵之所或储存物资之处。

王二心中大喜,当下召集众人商议。

钟光道言:“大哥,此谷实乃天赐之地,我等且先安顿下来,再图长远发展。”

王二环顾四周,目光坚定:“好,就在此扎营,不过,我等需与村民和睦相处,切不可恃强凌弱,坏了规矩。”众人齐声应和。

于是,王二等人开始在谷中规划营地,一部分弟兄协助村民耕种劳作,一部分负责修缮房屋,又安排人手在谷口及周边要道设岗放哨,以防官兵突袭。

山谷之中,渐渐恢复生机,王二他们也在这与世隔绝之地,开启了一段暂避风雨、养精蓄锐的日子,只待时机成熟,再出谷与官兵周旋,在这乱世之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

时光悠悠,月余已过。

在这段时日里,王二的队伍与村民相处渐趋融洽。

村民们见这些糙汉虽出身草莽,却言出必行,不仅未滋扰乡邻,还助力农事,心中的戒备慢慢消散。

孩童们常围绕着士兵们,好奇地听他们讲述谷外的世界与那些热血战斗的故事,眼神里满是向往与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