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这些力量被调动起来反抗,那将是巨大的威胁。
“你建议颁布新的法令限制像宋国公这样的行为?”朱元璋皱眉问道。
张北玄点头表示认同:“正是这样。”
“这做法似乎偏离了我们的常规思路。”朱元璋摇头质疑,
面对这样的质疑,张北玄无奈一笑说:“世间事无绝对之说。这条法律一旦确立,宋国公等人大抵也会遵守。然而,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又该怎样处置呢?”
“难道就这样放任不管!”朱元璋哼了一声,
张北玄冷静地说:“凡事都要预防在先才对。”
沉默了一会儿,朱元璋开口道:“你具体讲讲这个三步计划是怎么回事吧。”
张北玄道:“首先,新措施启动之初,无论是贵族还是普通的绅士阶层都应该有机会参与进来。由于这类人数众多,如果完全将他们排除在外是不现实的。而且,随着新规的落实,这些人的影响力势必增强。”
“因此第一步,微臣提议可以通过诏书来明确规定,在新规实行过程中,拥有资格参与进来的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条令,比如不允许把土地全都登记在免税人员名下,违者依法处置其财产。”
“紧接着第二步,在新政推行的过程中,除了那些特别富有的人家之外,对于大多数贵族与平民的土地税款不宜过高,毕竟这些人都是您的亲信和官员,征收过高的税额容易激起反对情绪。”
“第三步,则是在此过渡期中,所有的贵人与普通绅士都需积极配合新政策的实施,若有任何阻碍执行的行为,一经核实必须严厉惩处。”
讲完这番话后,朱元璋顿时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此言极有道理。”朱元璋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并且随即又忧虑地询问道:“这样一来,是否会影响到咱在这群权贵心目中的威望呢?”
“老朱你身为一国之君,承天意、领四方归顺之心,天下太平指日可待!”张北玄连忙回应称颂道。
“哈哈,你说得不错。”朱元璋心情大好之余再次问道,“不过对于你刚刚提出的这三个步骤,咱倒希望听听你的看法如何?”
稍微思量了片刻,张北玄接着说道:“关于这几个阶段性的措施,我确实不敢妄议,但是依微臣所见,第一步不应该过于苛刻;至于第二个建议,则是为了避免权力过度集中而引发对改革方案的强烈抵制;至于第三个环节虽然看上去简单易行却也正合适。”
“总的来说,关键是要按照顺序慢慢来。”
听完之后,朱元璋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按照这个方案来进行吧,咱倒要看看到底还有没有哪个权贵敢继续放肆!”
“但话说回来,之前咱们已经针对官员发布了很多条例法规,如今再加上一套新的体系难道不是多余了吗?”朱元璋疑惑不已。
面对朱元璋的顾虑,张北玄只能摇头苦笑,不知道该怎样进一步解释。
“老朱你啊,我大胆提议一次,我们不妨亲自前往清朝一探究竟。”
“去清朝看看?”
朱元璋惊讶地看着他,“那地方有什么东西值得咱们学习呢?”
“老朱你,请相信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有些事情如果不亲历其境恐怕难以彻底领悟。”
清朝康熙年间的那位帝王相当睿智,他对大明财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洞察,并及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改进税收结构的新方案,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即‘摊丁入亩’制度。
尽管最终因为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这项改革历经半个世纪、横跨康熙至嘉庆三个时代才最终确立下来。
当然在此过程中清朝同样付出了惨痛代价:
最初设计这一税收模式旨在减轻民众负担,然而实际操作中却逐渐失去了商业活动上的主导地位,以至于后期国内经济环境愈发严峻,甚至不得不被迫放弃原本计划;
再加之战争频繁造成的田产被大规模兼并,使普通农户生活日益贫困,加上物价尤其是粮食价格飙升,让广大劳作者面临生存危机;
最糟糕的情形出现在朝廷治理层面上,
当时官场上充斥着腐败行为以及各种剥削民众的现象,极大地加剧了底层人民所承受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相关政策一度停滞不前。
等到情况稍稍好转之时,方才开始重新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
“也好,反正现在无事可做,去看看大清的情况吧。”
朱元璋思考了一会儿,终究还是同意了张北玄的提议,决定前往大清考察一番,
即便心中仍旧有些疑问,但他相信既然张北玄这样说了,这次行程定会有所收获,对此朱元璋颇为自信。
……
在大清的开封府内。
河南布政使田文镜正带着手下前往田间进行测量工作,作为雍正皇帝的心腹重臣,他的责任重大。
午后阳光强烈,令他不禁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内心思绪万千。
自从雍正帝推行一系列新政策已经过去了多年,尤其是土地分配和贵族缴税这两方面遭到极大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