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0章 光和七年(184年)11月(4)(2 / 2)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首页

这些都可以算在唐周头上,如果不是他叛变,太平道不会承受这么大的牺牲。

曾经有多爱,现在就会有多恨。

她肯定一直都在渴望报复唐周,所以才会让自己身在雒阳的徒弟私下替她留意探查这个叛徒的行迹。

可齐润曾与马元义聊起过除掉唐周的想法,马元义表示自己在雒阳的暗线早就发现过唐周,但据他说,唐周的心思之密不下于他,而且其在雒阳多年,有的是藏身地,最麻烦的是,唐周现在虽然失势,但很明显有根鱼线系在他身上。

马元义不会为这个没有价值的人再拿自己暗线的安危冒险。

“不行!”齐润意识到张芙蓉这样莽撞的跑到雒阳去抓唐周肯定会出问题,不由的皱眉道:“我得去雒阳!”

管荷凤眼一亮,紧跟着说:“我也去,雒阳我熟悉,小马的暗线我都认得,我能帮你。”

“我也要去,人是从我这丢的。我不能不管。”

………………

三日后,雒阳城,南市。

雒阳城专门划出的集市有三个,一个以买卖高档货品为主的金市,一个是贩卖牛马等牲畜以及奴仆婢女的马市,还有这个南市,这里是自耕农、手工业者还有商人进行商品交换的地方。

南市上商品种类繁多,有粮食、布匹、陶器、铁器、食品等。街道两旁,条石铺的路长年累月在行人和摊贩的脚步下被磨得光滑发亮,上面还有载着重物的车辆碾压出的一道道辙壑。

商贩们在固定的摊位或临时搭建的棚子中叫卖,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有的摊位上摆着各色蔬果。有的摊位前是各式各样的手工制品。

空气中飘荡着各种美食的诱人味道,烤肉的香味、刚出炉的火烧、包子的热气,让人忍不住想驻足品尝。

在集市的一角,艺人们正在表演杂技,锣鼓声和观众的喝彩声交织在一起,为这古老的集市增添了几分热闹与欢庆。

孩子们欢笑着,手里拿着拨浪鼓和小木刀,骑着竹马在人群中穿梭。老人们则悠闲地三五成群的坐在街道边,聚在一起说天说地谈古论今。

毕竟是皇城脚下,天子眼前,这里依旧保持着大汉王朝往昔的样子,虽然城外的世界战火纷乱,但这雒阳城里却依旧有着迥异于外界的宁静与安逸,只有间杂在人群中的大量乞丐才会提醒人们现在的世道并不太平。

就在这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市场上,一阵轻盈的脚步声的到来让市集的喧嚣忽然静了下来,人们不由自主地望着脚步声的主人,只见一位妙龄女子款款而来,她身着一袭淡雅的留仙裙,步履轻盈,宛如一朵出水芙蓉。她的面容绝美,眉如远山含翠,眼似秋水含情,肌肤胜雪,一头乌黑的秀发轻轻挽做两个环髻,更显得清纯秀丽。

她的出现,如同一阵清风拂过,让周围的空气都似乎凝固了。晨曦透过树梢洒在她身上,用斑驳的光影将她从人群中凸显出来,给这分美丽又增加了一丝圣洁的观感,让人忍不住凝视着。

一时间,客人忘记了看货,店家忘记了招徕,走路的停下了脚步,倒茶的注溢了茶杯。她的所到之处,众人无不静下来默默注视,仿佛是磁针被磁极所吸引,而她走过之后,市场的热闹嘈杂才又恢复了,但议论的话题却还是围绕着她。

“大娘,这姑娘是谁啊?长得好美啊。”

“这是王豫州府上的侍女,经常来咱们这南市采买。”

“大娘,她多久来一次啊?”

“怎么,惦记上了,别想了,嗨!你拿着我这菜摘了半天了,这都快摘秃了,你到底买不买啊?”

这个女子就这样在众人的目光下来到一处菜摊前,她蹲下身捡起一株芹菜来问道:“楚葵怎么卖?”

“和姜一个价。”摆摊的青年带着斗笠,头也不抬的应道。

女子一笑,继续问道:“那姜又什么价?”

“没大没小!”青年低声骂了句,然后抬起了头,赫然是男子装扮的张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