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7章 整一整龙五,岁尾还找许情(1 / 2)忽悠华娱三十年首页

第87章 整一整龙五,岁尾还找许情

最后,还是定了东宝的方案。

但,听说那几个鬼子回酒店,还真大吵了一架。

动没动手那咱们就不知道了。

可不管怎么说,这生意谈的相当不错。

无论是康建民还是韩三屏,他们都觉得挺好的。

而且,就目前咱们国内来说,在电影的营销方面。

完全就是空白!

他们俩就生出来了一个想法。

“要不,咱们吃个饭吧。”

韩三屏来了这么一句。

马寻还不明白吗?

“还是我请客吧,而且,我打算跟两位领导也说说心里话。”

这话,谁都爱听。

马寻现在是有钱,是有实力,而且,确实在电影营销方面展现了非常强的能力。

可就算是这样,咱就能嘚瑟吗?

别犯傻。

还好,这两个厂长提了个要求。

“不如去食堂吃吧。”

“对,食堂好。”

这选的地方可多好。

谁看到了不得夸一句,两袖清风!

而且,还不是在北影厂的食堂,咱们去北影学校里吃。

嘿瞧瞧这小细节。

领导就是领导。

马寻全程微笑,哪儿吃都没问题。

于是乎,他们三人很快就边吃边聊。

“其实,我一直都想说说自己的感慨。

这次去日本,我真的是看到了很多很多。

在许多方面,他们做的都非常的精细……”

康建民这个开场,算是把聊天的方向给定好了。

他说的,基本上也就是日本那边对电影的各种营销,或者叫市场开发。

介绍的小册子,或者一些周边。

马寻当然是一听就懂。

这两位领导,肯定是被日本那边的营销手段给震撼到了。

也很正常,咱们国内改开这才多少年,很多领域还是处于一片空白。

对市场的研究,只是一个初学者。

岛国那边人家对文化市场,那可是开发很多年了。

ip运营等等,套路太多。

市场营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甚至不光是我们电影圈子。

就看我们大陆目前的情况吧。

可有什么市场营销的厉害人物吗?

未来的代理之王于小声。

才刚刚打算出东北。

而中国营销教父叶茂中。

才刚刚下定决心,不当画家了,不做记者了。

忽悠大家买三株口服液呢!

这家伙后来的名作:

今年过节不收礼……

谁用谁知道……

他自己都不知道呢!

我们国内会做市场,会搞营销的人,本来就不多。

而会做文化市场的,再把圈子缩小一些,会做影视剧市场的人……

马寻不好说自己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可也绝对是稀缺型人才。

眼下,两位领导想聊聊市场开发的问题。

我聊?

聊个屁!

“其实,在我看来,真正的关键还是要搞个全国性的大市场出来。”

这话有点儿高屋建瓴的意思。

“这大市场的好处在哪里呢?”

康建民忍不住一问。

马寻的回答特别直接,“能取得高票房。”

???

就为这?

马寻接着解释了一下,他笑着说道:

“只有全国性的大市场,才方便统计票房,才能让电影形成全国上映的大潮,也能有效压制盗版。

而最关键的是,能充分发挥我们中国人口多的优势。

大市场一成,高票房就水到渠成了。

高票房一出现,就会吸引资本。

资本进入,钱就多了,钱多了又能提高电影的水准。

电影水准高了,观众们就会爱看,然后又出现高票房。

之后如此循环下去,我们中国电影何愁不兴?”

这番话一说完,康建民跟韩三屏都忍不住大赞。

“说得好!”

其实,咱们中国电影后来能兴盛,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进入了这么一个正向循环。

那么,大市场怎么建立?

“院线!”

韩三屏确实有东西。

马寻这番话,其实说的就是院线。

中国电影真正重大影响事件,就是2002年推了院线制改革。

如果现在,马寻这一番话能让这个改革早些推行。

那他绝对是中国电影的功臣。

康建民跟韩三屏这顿饭吃的非常高兴,虽然只是北影食堂。

可一点儿也不比海鲜大餐差。

之后他们又聊了点儿其他的东西。

但,马寻这货一直都没有讲什么市场营销的手段。

这是我们民营公司应该做的,你们国营应该去搞制度。

当然,他没这么说。

最后阶段,马寻说了一个小事儿。

“我个人有个小看法,那就是,香港电影去年进来太多了,而现在,我了解到那边拍了不少《古惑仔的片子,这些电影恐怕会有些问题,应该严格一些。”

康建民跟韩三屏一听,都忍不住点点头。

马寻为什么说这个话呢?

……

时间过的很快。

1997年眼看着就要过去了。

牛街。

马寻跟孙冬海再度相聚。

只是吃到一半,然后聊到了香港电影引进的问题……

“什么?兄弟,你,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

是呀,我们不是主要做香港电影引进的买卖嘛。

你说要严格管理,那不是断我们自己的财路吗?

马寻听了孙冬海这话,忍不住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想不明白?”

“啊?什么道理?”

“那我问你,咱们大陆引进香港电影这件事,能停止吗?”

“这当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