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杀青
“这堵墙高过五尺,怎能还敢翻墙!”
郭解扯住虫皇柔的绛缘深衣大袖子,把他即将纵身一跃的身体拉住,不敢放他离开,免得一个健步跳到墙垣的内部。
卫广的神色一惊,也是做出了相同的行为,扯住虫皇柔的绛缘深衣大袖子,不敢让他翻墙。
“你”
虫皇柔的宽大袖子被男子扯住,吓了一跳,脑子内又出现一些不堪回首的景象,下意识抖开绛缘深衣的大袖子,想到汉律的规定,登时一脸的赧颜,误会了郭解。
同时,他又忍不住心惊肉跳。
根据汉律的规定:任何人不能随便翻越乡里、官舍、市肆的墙垣,翻墙者判处赎黥,除非墙垣的高度不到五尺。
黥是在脸上刺字的刑罚,赎黥是一种判处罚款,用钱帛赎罪免于黥字刺面,这种刑罚对于平帻庶民来说很肉疼,拿钱赎罪的钱帛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虫皇柔等列侯子孙来说更是一种羞辱。
公卿列侯看重颜面,倘若谁被判处了赎黥,往后聚在一起宴飨,少不了遭人耻笑。
更何况,现如今掌管长安刑律的人是张汤,谁知道他愿不愿意让公卿豪强赎黥,如果加重判处一个司寇的两年有期徒刑,只能去做苦力。
长安的公卿豪强遇见了张汤,着实头疼,又拿张汤没有办法,私下骂他是溷轩的石头。
“呼——”
虫皇柔长出一口气,庆幸道:“好在被你拦了下来,不然,堂堂一位列侯子孙被判处了赎黥,肯定会遭到大第室众人的取笑。”
虫皇柔吐出浊气的样子,似是细君吐气如兰,模样颇为娇媚。
郭解不好这口,莽通对于女人、男人都没有兴致,只喜好吃粟米,干嚼着粮食特有的谷香,只要吃到谷香心中说不出的满意,比起男女之事还让他满足。
卫广喜好大宴宾客,呼朋唤友带来的满足感,也远胜女子,何况家中还有一位嘉夫人,早就把他榨干。
至于安国少季,别说虫皇柔是个男子,就算真是细君,只会暗自摇头。
远不如四十岁以后的熟妇有滋味。
虫皇柔瞧见几人没有任何反应,恍惚了,误以为自身不再有姝貌比朝霞、袖裁连璧锦的姿色,回想起闠门口几名亭卒炽热的眼神,心道只是郭解几人没有兴致。
虫皇柔暗自欣喜,放松了不少的戒备,终于找到不馋他身子的朋友。
“这是谁家的工室作坊。”
郭解打量几眼大门,门口有一小片菜畦,种了葵菜,找不到其他辨认身份的东西:“这座工坊是官寺的工室,还是公卿豪强的作坊。”
倘若是长安官寺的工室,事情好办多了,直接找来工师询问麻纸的来历。
换成是公卿豪强的作坊,事情就变得复杂又难办。
安国少季想了想说道:“这座宅院内的作坊,好像是霸陵杜君敖的杀青作坊。”
杜君敖!
霸陵邑的豪强杜君敖。
卫广面色一喜:“三月初,叫来县三老、乡三老前往宫门口喊冤的主谋,有一人便是他,如今竟敢造谣生事,还是污蔑平阳公主与家兄私通,看他如何躲过张汤的鞫狱!”
郭解冷笑一声,原来只是想要查清造谣,当做迎娶卫君孺的聘金。
毕竟,即便是平阳公主也不敢背着私通的名声。
谁曾想,杜君敖牵扯进去,就怪不得他手段酷烈,把霸陵杜氏的全族上下牵扯进去。
“杀青作坊.”
郭解心中有了主意,走过去用力敲响大门:“作坊的家丞可在?本吏是长安官寺的属吏,奉了少内的命令,过来带走一批三尺简牍。”
杀青作坊其实是一家造纸作坊,不同于造纸的是,西汉最为普遍的写字载体是简牍,也就是竹简和木牍,绢帛和麻纸比较少。
官寺的诏书律令,记录在简牍上,对于简牍的长度有着严格规定,诏令律令的简牍长三尺。
日常的书信简牍是一尺,所以叫做尺牍。
平帻庶民折断树干,削成木牍,制作成用来书写得到尺牍。
三尺简牍却不是一般人能够制作,按照汉尺,三尺简牍将近70厘米,需要经过繁琐的工序,找到杀青作坊制作。
郭解谎称是过来拿走三尺简牍的少吏,嗯,也不算谎称,事后找到赵禹说一声,过来拿走三尺简牍就成了公务。
只不过,先把事做了,后面又补了一道批文手续。
郭解是深受酷吏赵禹倚重的官吏,不会在一个购买办公用品的手续上卡着他。
换成别人就不一定了。
“少内的属吏?”
一名穿着细麻襦袴的家丞,头戴平帻巾,有须,面色黑黄,提着一柄二尺剑走到门口,打开杀青作坊大门。
家丞打量了郭解几眼,皱眉道:“请上吏拿出来官寺的公文,霸陵杜氏的杀青作坊倒是有不少三尺简牍,只是需要官寺的公文,方能让你带走。”
“砰!”
卫广换了一身普通武吏的打扮,看不出缇骑的身份,一脚踹开大门,骂骂咧咧的说道:“好大的胆子!长安官寺的属吏过来拿走三尺简牍,你一个小小的家丞还想看公文?老子一拳打烂你的脑袋,赶紧滚开。”
他和底层的穷居负履接触很多。
知道怎么应付没有官衣的平帻庶民。
豪强家丞往往都是一个欺软怕硬的秉性。
家丞瞧不起平帻庶民,在庶民面前拿捏着豪强的架子,面对穿着皂衣的官吏又得罪不起。
“上吏莫怪。”
家丞吓一跳,黑黄老脸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赶快请进,几位上吏坐在客室内歇息,小人立即叫来僮奴送上黍酒,带走的三尺简牍也会一一装在牛车上。”
这里是长安的西市,不是乡里的里内。
卫广只是踹开大门,没有直接闯进去。
擅自闯进宅院的大门触犯了律法。
等到家丞说出请进,弓着腰,长拜行礼。
郭解、卫广几人走进霸陵杜氏的杀青作坊。
作坊内是一片很大的开阔院子,一名工师,带着工匠、卒、徒,正在开阔院子内忙活着制作简牍。
三月中旬的天气依旧是稍冷,一群百工没有穿着襦衣,裸露着上身,露出瘦黄的皮肤,下身穿着一条麻布做的袴,赤着一双脚。
百工们一点都不冷,瘦黄身体时不时冒出汗水,因为开阔院子一片雾气昭昭,到处冒着一股股白色热气。
开阔院子搭建了棚子,一座座棚子下面是马蹄灶,架着一口大釜,烧着热汤的大釜上摆放着楻heng筒,升腾着水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