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得韬试探问道,“不知木速蛮所诉之事,是否均为实情?”
纪鹏飞答道,“自然均是实情,涉事厢军均已供认不讳。”
杜韫玉还想再开口,却听得外面一声巨响,接着便是叫骂声和推搡声。
六人听到这声音,都坐着不动,连手中的酒杯都没放下。
紧接着,叫骂声和推搡声越来越大,依稀可闻,“大人,有冤……”
六人还是都静坐着不动,谁也没打算起身出去看看。
渐渐地,声音越变越小,几不可闻了。
————————————
————————————
1 唐孙光宪《北梦琐言》云:“蜀王衍尝裹小巾,其尖如锥,宫人皆衣道服,簪莲花冠,施胭脂夹脸,号‘醉妆’,因作《醉妆词》。”
《新五代史·卷六十三·前蜀世家第三》:又好裹尖巾,其状如锥。而后宫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号“醉妆”,国中之人皆效之。
前蜀后主是王衍
2 后蜀楚恭孝王是孟昶
广政二十七年(96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旋卒,追赠尚书令、楚王,谥号“恭孝”。
3 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
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橫吹好,泓下亦龙吟。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箫然净客心”,运用的是传统诗歌创作兴而比的方法。
隋代卢思道有“秋江见底清”的诗句,杜甫翻用之,说秋水不但清,而且至于无底,则是淘尽渣滓,绝无污染,反观人世,则多有污浊。
“掾曹”是唐代州府长官手下分曹理事的属员,这里是指兖州法曹参军事刘九。
“荒林”指兖州府平阴县石门一带偏僻的山林。
“能吏”,干练的胥吏。
“联壁”有典故,《南史》:韦孝宽从荊州刺史源子恭镇襄城,时独孤信为新野郡守,与韦孝宽情好甚密,政术俱美,荊部吏人号为联璧。
“联璧”在诗中指郑、刘两人在宴集上默契配合的行为。
这句“能吏逢联璧”是反话。“能吏”,应当是为人民办好事的,僻地到一曹官,县吏便闻风寻踪,殷勤奉承,他的本事用错了地方。
“联璧”,本指上官下吏关系融洽,政术俱美。如今曹官县吏挥霍民脂民膏,尽情享乐,杜甫这里写的是开元盛世暗藏的危机,官员结党营私,贪赃腐败。
马融《长笛赋》说:“龙吟水中不见已,伐竹吹之声相似。”
杜甫化用马融的说法,把橫笛吹出的声音比作秋水深处的龙吟。尾联“晚来橫吹好,泓下亦龙吟”,巧妙地照应“秋水清”的首联。
4 所以杜韫玉这里引的这句诗有好几层意思:
第一层是暗指知道上邶州行政官和军吏勾结对付他们,
第二层是对上邶州贪腐的事情略有耳闻,
第三层是显摆自己是被巴结奉承的那个领导。
第四层是最浅显的意思,就是夸上邶州官吏如同韦孝宽和独孤信那样政术俱美
所以杜韫玉引用这句话是借着喝了酒就明褒暗贬,试探上邶州的三位官员。
郧襄公就是韦孝宽,赵景公就是独孤信。
两个人都是北周的名臣,有赫赫战功,但是韦孝宽是善终,独孤信却被宇文护被逼自尽。
邶州和北周是谐音,这个小天使们应该都get到吧。
5 “泓下亦龙吟”和“净客心”在诗中是互相照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