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7章 虎贲就位(2 / 2)虎贲郎首页

也没关系,无非就是侍中从六人变成七个人。“臣等拜见陛下。”

“赐座。”

刘协端坐不动只是抬手示意,身份最低的赵蕤起身去搬矮榻,裴茂给刘艾上缴尚方剑后,也去帮着搬矮榻。

不多时,众人落座。

刘协询问:“赵公何时能入朝?”

门外当值的丁冲走进来拱手:“北门已开,想必赵公安置部伍后,就能入朝见驾。”

刘协点头,就看赵基:“赵卿所言三省六部之事,朕以为可行。侍中增补为七人,这中书令、中书监之人选,赵卿可有良才举荐?”

几个人都斜目观察,赵基直身跪坐身姿挺拔,目不斜视看着刘协面前的桌案:“回陛下,臣久居山野,不识河东英杰,戎旅之中所识皆是国家爪牙,故不知举荐何人。”

伏完一直在观察赵基,此刻笑呵呵说:“陛下,此事不急,待赵元明入朝,再拟任中书省人选。今之大事,是定虎贲、各军封赏,以及问杨子奇辅政失当之罪。”

他本人对赵基是很满意的,这样的人物不会委屈自己女儿,妻子那里也是可以交待的。

至于长远未来的事情,经历过雒阳政变、三辅之变后,伏完对未来并没有太过长远的规划。

原因无他,自知能力不足。

被桓帝选为女婿,家室门第是一个因素,相貌俊雅是一个因素,年龄合适没有那么多心思也是一个因素。

杨家三兄弟打下去一个,这就是伏完的底线,似乎也是天子的底线。

对此赵基也不在意,就别说这三只羊,就是再来三十只羊,没有兵权就是更大的羊群,难以质变。

这时候赵基拱手:“陛下,昨日臣与桓中郎将有约,用臣的功勋,换他断去两腿。此事中宫仆是见证,桓中郎将当时也不曾拒绝,故臣无须封赏。”

“嗯,就赵卿封赏一事,朕与列位侍中此前已有议论,将推功于赵卿生母,策封桐乡君,食邑五百户。这余下功勋,就用桓卿伤势抵了。”

“是,谢陛下宽恕。”

赵基拱手道谢,见他礼仪略有失措,众人包括刘协也都习惯了,经历过董卓、李傕郭汜、白波军的特殊训练后,赵基能出口感谢宽恕,对朝廷来说堪称跨时代的进步。

这时候丁冲又出现在门前,刘协定睛去看,丁冲拱手:“陛下,赵元明公已入北门。”

刘协去看伏完:“代朕去迎赵公。”

“唯。”

伏完起身施礼,后退几步出门。

刘协又看赵蕤:“卿去督促,稍后先呈上饭菜,赵公想来饿了。”

“唯。”

赵蕤起身长拜,后退着从侧门而出,去后院伙房。

刘协这时候看赵基:“爱卿欲维新朝政延续汉室社稷,可会革退公卿,下狱问罪?”

“陛下,政令出自三省,旧日公卿是死是活并不重要。若论本心,臣更希望他们活着,看着朝政维新,气象万千之局面,才会让旧日公卿生出悔过之心。”

赵基嘴上这样说着,以他对人性的了解,大概形势好转稳定的时候,公卿就会夺权。

就跟自己玩游戏打好基础,总有菜鸡拉开自己,嚷嚷着轮到他来操作了。

玩游戏自己可以大度让开,等菜鸟玩砸了自己再来接手;可执政,哪怕只是一郡之地,也是寸步不能让。

让出去的每一步,都是人命;想要夺回来,更要堆积人命。

听到他这么说,去卑斜目看赵基侧脸,他可不信这是什么本意、心里话。

说出来的心里话,能是心里话?

刘协听了也是心安,作为一个皇帝,虽然年幼只有十五岁,可他本能的看到了三省制度的便利之处。

门下省七个侍中,赵氏这里多一些也不碍事,只要中书省卡着关键,局势就不会败坏到难以收拾。

再说了,朝廷都沦落到这般地步,又能坏到哪里去?

交给赵氏来执政,哪怕像晋国那样,维持强大也是可以的。

他真的受够了这段时间的苦日子,脱身出来,喘口气也是极好的。

形势再坏,无非就是关东方面重立天子,自己这里兵败覆亡。

保住绝大多数旧日公卿的命,不是希望这些人以后干什么,纯粹是一起患难过,留着他们当肉盾,刘协自己心里也踏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