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策论的公布,千呼万唤始出来。
许多文士不惜守在琅琊山附近扎营几日,就是为了等着看一看那传说中的第一甲。
果不其然,当《国富论》的内容,徐徐展示在众文士面前时,那种冲击感是巨大的。
看不见的手,分工交换,藏富于民等诸多理念,如雷霆一般,轰开了九州大陆沉睡千年的大门,把所有人带入了一个新天地。
至此,“经世济国”这一抽象概念,在国富论面前,变成了一个体系完备的流派,士农工商,凡识字者,都会奉读这一圣典,构建脑中对国家经济运行的基本概念。
当所有人都急切的看向这篇《国富论》的作者名时,却发现空无一物,只是知道他是东海国人。
东海国官员征得明安同意后,最终还是选择匿名发表了这篇跨时代的策论。
东海国毫无悬念的大获全胜之后,本以为文松国和月泉国会抗争两下,没想到会意外的老实。
两国已经派使节往东海国国都临墨城,送归国宝‘东海潮升图’和‘琉璃龙头’,同时也接受了东海国商品关税全免的条款。
其中缘由无人得知,只是从官员们只言片语中听出些门道,就是文松月泉两国高层官吏判断,东海国得一惊世大才相助,未来十年国运会一路走强,有些刻意与之交好,巩固关系的意味。
琅琊文坛后面还会继续举办,只是少了几分争夺荣辱的戾气,多了几分思想交流的恬淡。
造就这一切的最大功臣,明安,此时正失魂落魄站在琅琊行宫的女王寝殿外,等候女王柳如天的召见。
一旁的桂公公用拂尘帮着明安扫了扫肩上粘的杨柳絮,关切问道,“明大人,你是怎么了,一天心不在焉的。等会见了女王陛下,可不能这样。”
“嗯。”明安简短的应了一声,继续发呆,一副大脑宕机的模样。
“宣——方外隐士明安——进殿!”
当明安走进寝殿,所有宫女太监全都自觉退下,关上了殿门,只留下明安一个人。
寝殿很大,两边茶几书桌陈设,无意不彰显皇家华贵。
寝殿四周放了冰块,中央造了个琼玉池子,不断有泉水涌出,做成了个室内喷泉,池子周围蒙上了层层叠叠的轻纱。
风吹过,轻纱飘荡而起,散出女儿脂粉香。
最深处的,有一张巨大的床榻,床边斜斜坐了一个身材极好的高挑女人,蜷着腿似乎在看书。
两人就这样遥遥相隔着,沉默不语。
许久,床榻上的女人放下了书,颇为好奇的问道,“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禀陛下,早上你和桂公公讲话的时候,我听到了一点。前后所有细节一联想,就想通了。”明安躬着身子,态度很是恭敬。
层层轻纱中的柳如天鼻哼一声。
“你是个聪明人,本宫总以为你很早就会猜到的。可当你口口声声说要本宫成全你和杨如雨时,本宫才知道,原来聪明人也会有犯蠢的时候。”
明安低下头,红着脸有些羞愧答道,“女王陛下,感情这种事会让人变弱智。我从一开始就掉进陛下设的套里,把你所有的行为都往杨将军的孙女上靠,都能解释得通,便没再细想。”
“或许你想过,但你内心深处抗拒这种想法,所以故意不往那上面印证,是么?”
明安回想了一下,第一次见到金发御姐杨如雨时,心中第一反应就是,“那传说中相貌怪异,无人敢娶的东海国女王,该不会是这国际名模一样的金发御姐吧?”
可这想法刚冒出来,就立刻被他狠狠浇灭,大力批判这想法很荒唐。
世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
怎么可能自己在路边一见钟情的人,恰好就是个封建古代的女帝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或许吧。”
明安轻叹一声,忽然语气变得有些不爽,“说到底,还是因为陛下太能说谎了,编了个杨将军孙女的身份,一副将门虎女的样子还演得挺像。”
柳如天慢条斯理说道,“本宫的亲生父亲杨乐岛是杨景的四子,本宫本来就是杨将军的孙女。是你自己没想到这点,这能怪本宫骗你?”
明安一懵,这些弯弯绕绕的皇室关系,他还真不清楚。
当下懒得跟杨如雨,也就是柳如天争,明安撇撇嘴说道,“陛下,你说得对。”
两人一君一臣这样装模作样对了会儿话,都觉得别扭,柳如天娇嗔嚷了一声招招手。
“明安!你离我那么远干嘛,给我过来!昨晚你那样对我,现在就想翻脸不认人?信不信本宫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