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臣!!”
郭培民吞吞吐吐,半天崩不出一个字来。
朱由校怒道:“这就是大明开国勋贵的后人??”
“你不敢说,朕替你说了吧!”
“神机营的兵士,十有八九被你们这些家伙当作了免费劳力使用。”
“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将手伸到了朕的三大营里!”
“少的占了几十人,多的占了数百人。这些兵丁,简直成了你们的家丁!!朕的三大营,就这样完蛋了!!”
众人一听,皆高呼“死罪!”
可他们心里清楚,这种事情早就有之,皇帝能怎么样?
法不责众,这又不是一家两家这么干的。
“陛下恕罪,臣等有苦难言啊!”
郭培民的眼神瞬间清澈了起来,他不通军事,但并不糊涂啊!
“苦?”
朱由校转身,盯着郭培民。
“国家养了你们几百年,你们现在还能提得动刀,还能骑得好马吗?苦?哪里苦了,如果你说不上个一二三,朕要你好看!”
郭培民把心一横,道:“臣等哪里愿意做个混吃等死的可怜虫啊!可我们军权被夺,上下全看文臣眼色。我们能干嘛?”
“既然断了建功立业这条路,我们只能求个富贵了!”
朱由校心中一凛:这个郭培民,话里有话啊!
明朝后期,文臣把持军事,勋贵出头一个排挤一个,搞到后来,勋贵们再也提不起精气神了,只能做个富家翁。
郭培民这是拉文臣集团下水,用心可谓险恶。
皇帝要处罚我们,我们认。
可皇帝也得给我们找条出路啊,不然我们不服!
纵观明朝历史,文官集团一步步打压支持皇帝的势力。
从武将集团开始,先是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此为五军都督府。
朱元璋这个家伙疑心极重,对任何威胁皇权的势力都尽力打压。
后来五军都督府在土木堡之变后,一批重要的公侯都督战死沙场,文臣集团趁机以兵部替代了名存实亡的五军都督府。
自此,军队的升迁,奖惩,军饷皆被兵部控制。
武将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朱由校深吸了一口气,道:“郭培民,郭武定侯。你的意思是,你想为朝廷出力,但是兵部那帮人不许?”
郭培民是个老油条,马上听出了其中的风险:这皇帝好阴险,这句话明显是挑动勋贵和文臣的矛盾。
可现在骑虎难下,本来想让皇帝知难而退,却没想皇帝提了这个问题。
郭培民也是有种,道:“确实无错,我等先辈为大明浴血,我等自有豪气。谁愿意心甘情愿的做一条米虫。可无奈,我等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啊!!”
“哈哈,报国之心!难得你们还有点热血!”
朱由校要的就是他们这句话。
“大家听好了!”
朱由校走回点将台,对着台下的勋贵们说道:“大明存国两百余年,现在流民四起,辽东沸腾。正是你等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别怪朕没给你们机会!”
“第一,拿了朕的东西,给朕还回来!”
“第二,把你们的长子长孙,凡是年龄合适的,挑五个送入军营!”
“第三,朕为三大营统帅,帝师孙承宗代朕管理。三大营以后的军饷、粮草皆由朕的内库开支。以后,你们便是朕的天子门生!!”
“第四,朕希望你们慷慨助饷。你们别搞错了,你们的子孙可在大营里面喔。如果饿着他们,冻着他们,崩着他们,别怪朕事先没提醒!”
朱由校的声音,随着太监的喊话越传越远。
原本瘫倒在地的勋贵们,敏锐地感觉到了变局。
皇帝这是要亲掌军权??
不对,皇帝没有动兵部的权力,皇帝只是自建了一支私军。
看来,皇帝所图甚大啊!
孙承宗吃惊的看着这一切。
小皇帝的手腕如此狠辣,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索要勋贵的长子长孙为人质。
敲诈勋贵认捐助饷。
更妙的是,皇帝自掌一军,能成为天子门生,这对勋贵们的吸引可谓巨大。
同时又以私占军士为威胁,不开眼的马上清除!
一拉一打,尽显皇帝之术!
勋贵们领命散去,回家盘点资财,又开族人大会挑选送到军营的子孙。
只是,文臣那边好不容易夺回军权,会这么容易看着皇帝自建私军,重掌军权吗??
孙承宗已经预见到一场腥风血雨了!!
小皇帝,能挺过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