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是听闻戚家军因讨饷被杀,心中有了担忧。他怕剿灭辽东匪患之后,自己没了用处,会被朝廷像对待戚家军一样剿灭!”
“辽东之患,不在辽东,而在朝堂!”
此言一出,众人俱惊:这个黄得功得了失心疯了吧!
这种话,也能说出来?
朱由校脸皮不断跳动:朝廷不公,导致边将养匪自重,直接导致了辽东现在这个局面。
如果不从根子去治,哪怕剿灭了野猪皮,也会跑出来第二个,第三个野猪皮。
朱由校盯着黄得功,他做这惊人之言,想干嘛??
可朱由校只在黄得功的脸上看到了视死如归!
这是一个舍弃自己为天下的勇士!!
“说得很好!黄得功,你敢正义直言,方显我大明勇气!”
朱由校走近黄得功,亲手将他扶了起来。
“朕即刻传令,给戚家军平反,戚家军为大明南征北战,实在不应该是这种结局!!”
众人闻言,无不精神大振。
戚家军的惨案,政治影响非常的深刻。
从戚家军被剿灭之时,便是天下军头不忠之刻。
开玩笑,天下有哪支部队,敢说比戚家军更为效忠?
东南平倭,朝鲜力战倭国之后镇守辽东,与李成梁并称为帝国双星。
可当戚继光的后台张居正倒台之后,戚将军也受到波及最终被罢官。
但是戚家军可就惨了,他们不是明朝的军队,准确来说是戚继光在义乌招来的雇佣军。
当时有张居正全力支持,每月的饷银自然不会短缺。
可当张居正、戚继光被打倒之后,戚家军就成了一支孤军。
所以,才会发生戚家军讨饷(欠了五年),后被设计杀害的事件。
此事一出,天下武将心灰意冷,再也不管军国大事,只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了。
朝廷不公,那休怪我武将无情!!
此为人性,很难说忠奸好坏。
“朕在此向诸位发誓!!朕必不负众人,众人自奋力而为!”
“朕如有背誓,朕甘受刀斧加身,大明消亡之苦!!”
诸人闻言,无不动容!!
皇帝亲口发誓,这是很庄重严肃的。
黄得功激动得浑身颤抖,他深知辽东弊端,道:“臣等必粉身碎骨,为大明夺回辽东!!”
朱由校看了看众人,道:“辽东之事,各位可有平定之策?”
孙承宗最为熟悉辽东战事,他不开口,其他人也不敢多说。
只见孙承宗轻抚胡须,道:“辽东之事,老夫有两条计策!”
“一条是严守关锦防线,令敌不可进一步。辽东苦寒,这几年连续大风雪,庄稼收成大减。只要我们防守好关锦防线,再拉拢蒙古,断其粮草,铁墙合围,必可观其自败!”
孙承宗见朱由校摇了摇头,心中暗叹一声。
“另一条是选练精兵,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建奴擅骑射,甚至强于蒙古各部。三千军是我大明骑兵精锐,但老夫也不敢保证,他们能打赢数量相同的建奴骑兵!”
“士气可鼓不可泄,陛下的心情,老夫是可以理解的。”
孙承宗罕见地直视朱由校,道:“陛下想收复辽东,老夫直言,以现在的大明军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自从参与勾结流民杀藩王的事情之后,孙承宗也放下所有,他不怕死,也不怕被后人唾弃,只怕大业未成祸乱国家。
所以,他豁出老命,也要劝陛下稳健推进。
他孙承宗不想解救辽东百姓吗??
他不想收复故土吗?
“陛下如果亲征失败,那一切休矣!”
孙承宗缓缓地说道:“老夫一片赤诚,望陛下明察!”
朱由校的心,像是被冷水浇透了一般。
自打有系统以来,他自认为天命所向,一直都有极有信心。
可听了孙承宗的话,他也不由仔细衡量。
对啊,战场,为生死之地。
如果自己失败了,那威信尽失,别说开疆拓土了,能保住性命都算不错了!
君不见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五十万明军精锐一朝丧尽!
更何况朝堂之上,诸臣暗怀鬼胎,到时候这些人趁自己征战,动点手脚,那可就完蛋了!!
怎么办啊!!??
难道就眼睁睁地看见猪野皮肆虐辽东??
那天下人会怎么看待朝廷?怎么看待自己这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