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 粉丝出大力(1 / 2)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首页

直播间内,朱由校写下:“在明代的条件下,可以做出来的后世珍宝。”

朱由校又想了一下,继续写道:“要量大,百姓必备的东西。”

朱由校之所以加上这条要求,是因为这件东西必须是常备之物,不然的话做几个异天的珍宝,那与江南的贸易还是不平衡。

爱吃凉瓜炒蛋的丽莎:“唉哟,博主这是什么情况?要开始搞工业了吗?量大,常备的东西?还要求在明代的科技水平下能做出来。这个倒有点意思啊!我去查查资料看。”

年糕儿老公:“喂,博主,袁崇焕你就这么放了?后世的话,他可是被凌迟而死,可见他犯了多大的罪过!”

大明芳华:“楼上的别乱喷,好吧!袁崇焕之所以凌迟,根本就不是名面上的罪名,他该死,只是因为他没保住北京城郊。你要知道,北京城的高官巨富在城郊可是有大量财货的。后金一来,这笔财富就烟消云散,袁崇焕的所作所为直接对高官巨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只此一条,袁崇焕就必死无疑。”

朱由校又只能摇头苦笑,这些后世粉丝经常歪楼,他已经习惯了。

喜欢黄旦的艾团子:“博主,你可以做纺织机啊!宋代的黄道婆已经发明了脚踏五锭纺纱机,基本原理已经掌握了呀!现代的环锭纺钞机已经能做到两百锭以上了。我建议博主想办法制造出带飞梭的织布机,这样的话,民生用布的问题就能够解决了!”

朱由校看到这话,倒是大感兴趣――――布匹一直是国家财富的象征,很多地方甚至以布匹为价值衡量单位,如果能大量制造布匹,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和县的吴子豪:“得了吧你!老是给博主乱出主意。明朝的技术条件或许能达到制造飞梭织机的要求。但是明朝为什么没出现飞梭织布机?这主要是当时的纺织需求还未发展到出现飞梭的阶段。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每年定额织造缎匹不过三万余,这是官方的产量,加上民间的产量就算二百万匹,这点产量还需要上飞梭织布机吗?”

“两百万匹看着很多,其中摊到每个人身上就没多少了!”

“明朝的布匹产量不高,不在于织布的环节,而在于原料的缺乏。哪怕你搞出来飞梭织布机那又如何,没有足够的原料还不是废铁一堆。”

“而且你别忘记了,桑蚕养殖是和米粮抢地的,民以食为天,你不要稳定的粮食产量了吗?”

朱由校被当头淋了一盆冷水,这个吴子豪说得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材料,制造环节再先进也没有用啊!

旅长恭喜你发财:“一个个的,全是不学无术的笨蛋。要我说,明末天灾人祸不断,把青霉素搞出来才是正途!”

丝绸山水图:“楼上高见啊!有了青霉素这玩意,一般的感染都可以治愈,会制青霉素,那一系列的抗生素都可以慢慢搞出来。这样一来,救民无数啊!实在是功得无量的一件大好事。况且,土法制造青霉素也许纯度不高,但明朝也没有超级细菌啊!这个点子可行!”

白起龙:“就是,就是,青霉素这玩意能治肺炎、丹毒和破伤风。在明代破伤风应该是金疮经吧。青霉素对破伤风有奇效,对军队的作用极大,普通刀伤引发的感染在明代估计致死率非常高。有了这玩意,对军队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