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上一章我们详细阐述了一些与身体相关的知识,即如何判断自身存在何种虚症,以及针对这些虚症如何进行相应的调节,还有怎样选择合适的食材。
这些内容都是围绕着身体的物质层面展开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重要方面——情志。
情志对我们身体的影响不容小觑,它和我们的身体状况息息相关。
每一种情志如果太过,都会对相应的器官造成损伤。
就拿“怒”来说,怒伤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直压抑不发脾气就是好的,长期的压抑也会导致情志不畅,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
“喜”,在适度的时候能让人心神愉悦,但过度则会伤心。
人在狂喜的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心跳加速、神志失常等情况,这就是因为过喜使心气涣散。
“恐”对肾有着不良影响,过度的恐惧会耗伤肾气。
当人处于极度恐惧中时,往往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现象,这是因为肾司二便,肾气受损而无法正常控制。
“思”则伤脾,过度思虑会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比如有些人在长期思考过度的情况下,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这是因为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了情志的干扰。
“悲”伤肺,长期沉浸在悲伤情绪中,会导致肺气耗损,人会表现出气短、咳嗽等症状。
这里面蕴含着五行的原理。
以怒伤肝为例,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
当人处于愤怒这种情志过度的状态时,就如同自然界中木的生长失去了控制。
正常情况下,木的生长是有规律的,但怒气过盛,就像狂风暴雨不断冲击树木,使树木生长环境被破坏,导致其原本的平衡被打破。
这里用木来类比肝脏在人体中的状态,愤怒会扰乱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
比如影响肝脏的疏泄气血等功能,使肝脏的气血运行等出现紊乱,就像木的生态失衡一样,进而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发脾气就完全正确。
从五行生克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来看,如果一味地压抑愤怒,就如同强行抑制木的生长和舒展。
肝主疏泄,其功能之一就是调畅情志,若长期压抑愤怒,肝脏的疏泄功能也无法正常发挥。
就像树木被束缚,不能自由生长,气血在肝脏中不能顺畅流通。
这种压抑的状态会导致情志不畅,使肝脏的气血运行逐渐变得凝滞,时间久了,同样会引发肝脏相关的健康问题。
如肝郁气滞,可能会出现胁肋胀痛、胸闷不舒、情绪抑郁等症状。
所以保持适度的情绪表达和疏泄对于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当然,我们也需要了解五行生克的规律。
比如肺属金,正常情况下金能克木。
但当木气太盛时,金可能克不了木,反而木会反侮金,出现肺部相关的问题。
同理,相邻的关系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乘的情况。
比如木旺克土,当肝木过旺时,脾胃之土就容易受到克制,从而影响脾胃功能。
而相隔的关系则可能出现相侮,这就是五行关系的玄妙之处。
一旦情志失衡,五行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原本的相克关系也会变得复杂起来,谁克谁不再是固定不变的。
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其中的思路,根据情志与身体器官的关系,以及五行生克的规律,来调整我们的情志,维护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