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时候谭清竹守着摊子走不开,午饭是谭母做的,一做好就装进食盒,打发谭清溪送去了桥上。
谭清竹打开食盒,一股诱人的酸香扑面而来。
她端出饭碗,雪白的面条,晶莹翠绿的黄瓜丝,金黄的鸡蛋皮,还有脆嫩的小白菜和焦香的花生米。
谭清竹食欲大开,夹起一筷子面就送进了嘴中,面条酸香弹滑,十分好吃。
谭清竹吃完一口,才顾得上问一边的谭清溪,“你吃了没?”
谭清溪摇摇头,“阿姐先吃,我帮你守着摊子,等你吃完我再回去吃。”
谭清竹笑了,她本想对谭清溪说不必如此,但想了想,吃一碗面倒也费不了多少功夫,索性吃快了些。
黄瓜丝清脆爽口,鸡蛋皮香软,花生米焦脆,凉面条里的醋也加的刚刚好,既开胃又不会过于酸,谭清竹吃完最后一口还有些遗憾,饭量太小了呀,都吃不过瘾。
她将碗装好,交给阿弟,“快些回去吧。”
谭清溪点点头,拎着食盒便下桥去了。
等小推车里的馒头都卖完,谭清竹便打算去将店铺里的也拉来卖,谁知回了店铺一看,才发现店铺里的馒头也已经卖完了。
谭母和谭清溪正围着一张桌子在数铜板呢。
谭清竹便将自己今日收到的铜板也倒了出来,又让谭清溪先去将店门关了。
三人围坐一起将铜板数完,谭母脸上喜气洋洋,谭清竹也挺高兴的。
她本来多少还是有些担心,今天发了这么多面,不知道能不能卖完呢。
眼见卖得如此顺利,便知道这店铺是开对了。
馒头这东西向来就是薄利多销,得靠量才能有大收入。
可惜她以前缺乏条件,每日能卖的量都有限,如今有了店铺,馒头的量便能慢慢加上去,如此一来,赚钱倒是指日可待了。
数完银子,谭母想了想开口道:“如今家里也没什么事,不如我和清溪也先搬过来住,这样还能给你多帮点忙呢。”
谭清竹想了想,也确实如此,若是有了阿娘和清溪帮忙,她的馒头就能卖得更顺利些。
下了决定,三人便回了前沟村搬了些行李过来。
灶房里一些不耐放的东西也都一起搬到了店铺里。
一通忙碌收拾,很快就到了晚上。
谭母乐呵呵的起身:“我看还有把韭菜,下从家里拿了鸡蛋过来,不如今晚咱们就烙菜盒吃吧。
谭清竹和谭清溪两人都高兴的点点头,谭母便起身忙活去了,谭清竹也没能闲着,她得提前把明日的面给发出来。
谭清溪十分乖巧的跟去给谭母打下手了,一通忙活之后三人终于吃上了晚饭。
熬的雪白的米粥,一盘炒土豆丝,一盘金灿灿的菜盒,一人卷了一张菜盒,吃一口菜配一口粥,那粥熬的极化,入口香软,谭清竹吃得十分满足。
接下来几天,谭清竹总是蒸了馒头,一半放在店里卖,一半在桥头卖,几天下来之后,熟客基本都知道她在桥头不远处开了店铺,谭清竹便不在桥头摆摊了,专心致志在店铺里卖。
如此一来谭清竹每日能蒸的馒头就更多了,她先蒸一批放在店铺里卖,然后去活第二批的面,等第一批卖的差不多,第二批馒头也都陆续出炉了。
为此谭清竹还专门又砌了个灶台,这样蒸好的馒头便可以一直在灶台上保着温,不论什么时候来买,都能吃到喧软可口的热馒头。
因此来店铺里买馒头的客人便一日比一日多起来,谭母每日笑呵呵地守在摊子前,连针都不怎么拿了。
卖了一个多月,谭母和附近的一些客人都相熟了,卖馒头之余也会和一些食客闲聊两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