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1964年11月15日
台北 “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办公室
其实,叶翔对“神斧行动”的匆忙实施内心里是持异议的。他是军统老行动处长、资深行动专家,太明白一个严密的方案对于行动成功的重大意义了。但是,大陆原子弹研制的神速进展态势,上峰对惊天一爆的恐惧,提振信心的迫切需要,这些都迫使“神斧行动”的实施如上箭之弦不得不发。
当“安全会议”要求情报局限时上报“神斧行动”的方案时,叶翔心中就知道这些久经训练的精英已经成为“死士”了。
最后确定的方案分成两个突击方向:一个是北京,一个是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去北京的8名队员分成两组,4人一组,由在当地的潜伏特务引导接应,任务是同时行动,选择防守不严密的住宅区刺杀一至两名核武器研究专家,得手后迅速撤退。目标为核试验基地的12名队员,任务更加艰巨。他们计划先分头到兰州、西宁集结,然后坐火车到嘉峪关,在那儿获得境外飞机空投物资补给,然后分成两组,伪装成解放军,劫持军车或驶向核基地的专列,对核基地进行自杀性的突袭和爆破。
叶翔明白,这与其说是个艰巨的任务,不如说是个愚蠢的计划。可是目前情形下,总不能对中共发展核武器听之任之吧,如果能以此让中共的核弹计划出现停滞,那么付出这点代价又算得了什么呢?光是情报局系统去年一年就有数百名武装特工在突袭大陆的行动中成仁或被俘,神斧行动队员虽然更精锐,但他们的价值也正体现在面对更艰难任务的英勇献身上。
叶翔就像是输急了眼的赌徒,明知手气很背,仍然把赌注押在出现一把翻本的奇迹上。他提心吊胆地一直等候着神斧行动能传来让他喜出望外的好消息,这样,至少能给被大陆原子弹阴云下笼罩的国府振奋一下人心,情报局也能在高层心目中再出一回风头。
可自从20名队员踏入大陆,便如泥牛入海,了无音讯。足足过了半个月,他从一处得到报告,在北京负责接应队员的特工失去了联系。他明白,大势已去,一定是神斧的队员被捕并供认了在北京的联络人。直到一份西江一号发来的简短报告确认,有20名特工在入境时被捕,他才真正确信“神斧行动”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固然他心中有思想准备,但失败来得如此之快、之彻底,却是他始料未及的,这让他在“安全会议”的同仁面前颜面尽失。人是情报局派出的,方案是情报局制定的,内心有异议却没说出口,他无话可说。只是回想起他参加学员结业式时的一幕幕震撼情景,为20名出师未捷的精锐队员暗自神伤。
他枯坐了一会儿,拿起电话,叫来三处郭处长和吴副处长。郭、吴二人显然也知道了“神斧行动”失败的事情,有些垂头丧气,不敢直视局长的眼睛。
叶翔问:“人一入境即遭逮捕,你们怎么看?”
方案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郭处长,他当然不认为计划本身有什么问题。他坦然答道:“如果在潜入内地的过程中,有个别人露出马脚被捕倒可以理解。可是,局长,20人一入关就都被抓了,这太蹊跷了。行动前,香港站来电,提出在身份掩护上有些纰漏,他们也做了周密的补救措施,可还是出了问题,太不可思议了。”
叶翔把目光转向吴副处长,吴荣坤若有所思:“20个人分散进入,还不是同一天、同一时刻,却被敌人准确识别,连广州都没进就全军覆没,的确蹊跷。是不是身份证件上出了大问题?或者其中有人通敌,出卖了队友?”
叶翔盯着两人看了好一会儿,才说:“今天我们不讨论技术细节,你们是直接负责行动的,就没从这两年的一再失败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吗?从‘班超专案’到‘湘江计划’再到‘神斧行动’,都是保密级别最高的专案,无一成功;从大陆到沿海又到海外,屡屡受挫;我们派出的空投人员,直接掉进人家的包围圈;我们的突击队员,一登陆就被伏击;我们的潜伏特工屡被破获;就连海外站点,也被人突袭。这里面难道还不令人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