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5章 知识的交汇与希望的探寻(1 / 2)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首页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张嫣再次精心安排,邀请了郑和与解缙、姚广孝以及参与编撰《永乐大典》的其他诸位大人相聚一处。此次相聚的目的,乃是共同探讨各国的人文地理,分享彼此的见闻与见解。

众人围坐于一堂,气氛热烈而庄重。解缙率先开启了话题,他轻抚胡须,目光中透着学者的睿智:“郑公公,听闻您此次下西洋,途经诸多神秘之地,不知那新罗、马来加等地的人文风情究竟如何?”

郑和微微颔首,神色专注地说道:“解大人,新罗之地,民众勤劳善良,风俗独特。其服饰华丽,图案精美,且手工艺发达,尤以陶瓷制作闻名。而马来加,也就是如今所说的马来西亚,那更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物产丰富,百姓多以渔业和农耕为生。”

姚广孝紧接着问道:“郑公公,那此地的佛教信仰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郑和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姚大人,在那片土地上,佛教盛行。寺庙众多,香火旺盛。僧人们修行严谨,教义深入人心。每逢宗教节日,百姓们皆会盛装前往寺庙祈福,场面甚是壮观。”

诸位大人纷纷点头,时而插话提问,时而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从风土人情谈到政治制度,从经济贸易谈到文化传承,话题广泛而深入。

张嫣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虽未插话,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位大人的表情,用心感受着这场知识的盛宴。

待众人关于新罗和马来西亚等地的讨论暂告一段落,张嫣才有机会与郑和单独交流。

张嫣微笑着从袖中取出一幅画卷,缓缓展开,递到郑和面前,说道:“郑公公,您瞧瞧这画中的作物。”

郑和好奇地凑近观看,满脸疑惑地问道:“娘娘,这是什么?”

张嫣目光坚定,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据我在西域的驼队那里听闻,有一种这样的农作物,名为红薯和玉米。它们产量极高,若能引入我国,或许能养活千万百姓。我想着您此番远航,途径诸多异国他乡,不知能否寻得这些作物?”

郑和认真地端详着画卷上的红薯和玉米,郑重地说道:“娘娘心怀百姓,此等善举令人敬佩。下官定会在航行途中留意,若有发现,定当设法带回。”

张嫣欣慰地点点头:“那便有劳郑公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