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热的风吹过田野,带来一丝沉闷的气息。尽管重建工作进展顺利,我的心情却依然沉重。灾难可以摧毁房屋,却无法磨灭我们对文化的热爱,但如何让这份热爱生生不息,才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关键的问题。
“佳佳,村长找你呢,估计是商量重建的事。”陈强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点点头,跟着他朝村委会走去。
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阵热烈的讨论声。我推门一看,除了村长和几位村干部,还有几位穿着白衬衫的政府官员,以及几位面孔陌生的专家学者。
“佳佳来了,快坐!”村长看到我,热情地招呼我坐下,“这位是县文化局的王局长,这位是赵老师,是研究乡村文化的专家……”
经过村长一番介绍,我才知道,原来这次会议是为了商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特别是如何将我们田园综合体打造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样板。
“这次洪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啊!”王局长语气沉重地说,“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我们要吸取教训,把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佳佳,你来说说,你们田园综合体在文化建设方面有什么想法?”赵老师转头看向我,目光中带着鼓励。
我深吸一口气,将这段时间以来的思考和感悟娓娓道来:“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乡村文化不仅能够得到保护,更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我谈到要建设数字博物馆,将民俗文化搬上互联网;谈到要组织村民学习传统技艺,让非遗文化后继有人;谈到要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我的发言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专家学者们纷纷点头,政府官员们也表示将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文化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王局长的讲话掷地有声,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佳佳,”陈强突然凑到我耳边,低声说,“我想到一个主意……”
陈强的话语像一颗石子,在我的心湖中激起层层涟漪。我转头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疑问:“什么主意?”
他却卖了个关子,只是神秘地笑了笑:“等会议结束后再告诉你。”
会议继续进行着,专家学者们纷纷建言献策,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一位研究生态保护的专家提出了建立乡村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议,他认为应该将乡村文化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才能更好地传承其独特的魅力。另一位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学者则强调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建议对村里的古建筑、传统民居等进行修缮和保护,并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
“除了保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文化传承人才。”一位头发花白的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只有培养出热爱乡村文化、愿意传承乡村文化的新生代,乡村文化才能真正地活起来、传下去。”
这时,坐在我身旁的王馆长清了清嗓子,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我建议可以将田园综合体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乡村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进乡村,亲身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对乡村文化缺乏了解,我们可以组织他们参观民俗博物馆、学习传统技艺、体验农耕文化,从小培养他们对乡村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王馆长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几位专家学者纷纷点头称赞。
“这个主意好!”坐在我对面的赵老师也表示赞同,“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带到田间地头,让他们亲手种下一颗种子,体验‘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可以让他们跟老手艺人学习编织、制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听得入神,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这些想法与我这段时间的思考不谋而合,乡村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而孩子们就是希望的种子,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片肥沃的土壤,让他们在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