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妖案(142)(1 / 2)包青天之妖案首页

话说大宋仁宗年间,国泰民安,然江湖上却暗流涌动。一日,开封府接到报案,城南柳巷一夜之间,数户人家家中金银珠宝不翼而飞,且每户人家门前皆留有一枚奇异的鳞片,闪烁着幽蓝之光。此案一出,满城哗然,百姓议论纷纷,皆言有妖物作祟。

包拯闻讯,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量:世间真有妖物?还是人为作乱,欲借此混淆视听?遂命南侠展昭、师爷公孙策,以及王朝、马汉一同前往柳巷勘查。

柳巷之中,一片萧条,受害人家门前,那鳞片在日光下更显诡异。包拯俯身拾起一枚,细细端详,只见其上纹路繁复,似隐含天机。公孙策一旁道:“大人,此鳞片非人间所有,莫非真有妖族涉足人间?”

展昭环视四周,目光如炬:“大人,此地必有蹊跷,我们还是先走访受害人家,看看能否寻得线索。”

一行人挨家挨户询问,得知受害人均在午夜时分听到一阵奇异的乐声,而后便人事不省,待醒来时,家中财物已失。包拯心中一动:“乐声?这乐声定是关键。”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名女子忽匆匆赶来报案,言其家中亦遭盗窃,且她亲眼见到一身形飘逸,身披羽衣之人,于夜色中掠过屋顶,手中似握有一根闪烁寒光的玉笛。

包拯闻言,目光炯炯:“羽衣人?玉笛?此事愈发蹊跷了。”

公孙策沉思片刻,忽道:“大人,若真有妖族或羽族涉足,我朝司天监或有记载,不妨前去一探究竟。”

包拯点头应允,遂一行人前往司天监。司天监监正闻讯,面露难色:“妖族、羽族之事,古籍虽有记载,但千年以来,两族皆隐于深山老林,鲜少涉足人间,此事恐怕另有蹊跷。”

然而,在公孙策的坚持下,监正终是取出了一本尘封的古籍,其上记载了一段关于“龙笛”的传说。相传,龙笛乃上古神器,能操控风云,引动万物,为羽族圣物,若落入心术不正之人之手,必会引发大乱。

包拯闻言,心中已然明了:“看来,这羽衣人,与那龙笛脱不了干系。”

正当众人准备离开司天监时,一名身着黑衣的神秘人忽现身于众人面前,手中紧握一根闪烁寒光的玉笛,正是那传说中的龙笛。

“包拯,你若想救这满城百姓,便随我走一趟。”神秘人语气冰冷,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展昭身形一动,欲拔剑相向,却被包拯制止:“我们且去看看,他究竟有何目的。”

一行人随神秘人来到一处隐秘的山洞,洞内烛火摇曳,中央摆放着一张石桌,桌上摆放着一幅古老的地图,地图上标记着数个红点,正是柳巷的位置。

“包拯,你可知道,这龙笛乃我羽族圣物,若非族中长老,无人能够驾驭。然而,数月前,圣物被盗,我族长老追踪至此,却发现圣物已被一股邪恶的力量所控制,而这股力量,正源自人间。”神秘人缓缓道出真相,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愤怒。

包拯闻言,心中已然有了计较:“看来,我们得先找到这股邪恶的力量,才能夺回龙笛,还人间安宁。”

神秘人点头:“不错,我已查明,这股力量藏于皇城之中,其背后之人,正是当朝权臣,赵元霸。”

赵元霸?此人乃朝中重臣,手握大权,若真有其事,此事必将掀起一场风波。

众人商议一番,决定分头行动,包拯与公孙策前往皇城搜集证据,展昭与王朝、马汉则暗中监视赵元霸,以防其逃脱。

皇城之内,戒备森严,包拯与公孙策费尽周折,终是在赵元霸的书房中发现了一份密信,信中详细记录了如何利用龙笛之力,操控妖族,以图谋朝篡位之事。

正当二人欲离开时,忽闻一阵脚步声传来,包拯急中生智,将密信藏于袖中,与公孙策迎了上去。

“二位大人,深夜来访,有何贵干?”赵元霸面带冷笑,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寒意。

包拯不动声色:“赵大人,我等乃奉皇命而来,有要事相商。”

赵元霸心中虽疑,但面上却不动声色:“哦?既是皇命,那便请二位大人随我来。”

二人随赵元霸来到一间密室,室内烛火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赵元霸忽地转身,面露狰狞:“包拯,你可知你今日之举,乃是自寻死路?”

包拯面不改色:“赵大人,你我同朝为官,本应为国为民,你却图谋不轨,妄图篡位,此等行径,天理难容。”

赵元霸冷笑:“天理?这世间哪有什么天理,只有强者为王。不过,你若愿意归顺于我,待我大业一成,你便是开国功臣,享尽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