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2 / 2)王师北定首页

另外,新任的铜山地区铜陵镇总兵官靖海将军施琅,他的独子今年也是五岁,正由北京赶来,将与其夫人一起入住营区,我特许他的儿子随班附读,待满六岁时才正式入学,施将军夫人将在营区内安顿下来,就近照顾他的儿子。如你愿意,我也会做同样的安排。吴六奇点头,并表示会慎重考虑。

七人分别用罢午餐,周公仁问我,有没有特别要注意的事项,我说道,据我所知,通判是知府的副职,功能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捕,品等为正六品,权力颇大,需先掌握住。

有任何问题,你可以随时到满营,找我或甲喇章京敦达协助,这里的情况,我会先告知敦达,其他人你不用虚与委蛇,直接指挥就是,有不顺服者径予拿下,但不要伤人,以先树立威信为要。

此时衙役来报,有自称一等海澄公黄梧座下参军,李思忠等五人,说要见中堂大人。此时已近末时正,我请吴六奇、周公仁等六人至大堂,正式宣布任命周公仁为署理泉州知府事。

李思忠等五人则还是来花厅用餐,由我在此作陪即可,此时五份餐时也刚送到不久。

吴六奇、周公仁等前去大堂,李思忠等五人则由衙役带来花厅。众人见礼毕,我要他们趁热把午餐先用了,各人一面用餐,我把昨晚惊险过程,述说了一遍。

众人连呼好险,我也没有想到,连远在1500里外的吴六奇,居然有这么大的警觉性,还好结果是正面的。

用完午餐,我告诉蔡德忠舵主,天地会牺牲的众人及邻居要好好抚恤,但请不要报复,究竟现在已在同一阵营,过去各为其主,虽然手段残酷,但是事情既已发生,做好善后抚恤比报复有意义。

蔡德忠脸色悲戚,但也连连点头说:谨遵公子之命,我们加入天地会,本来就已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个人生死早已不在乎,但严刑逼供致死,想必极为惨烈,确实需要好好抚恤,以慰死难者及其家属。

蔡德忠继续说:另外有一些好消息要向公子报告,四房舵主马超兴及五房舵主李式开,以及后五房长房青木堂,五房黄土堂总共有将近一千人来报到,连同眷属高达三千余人,已由方大洪舵主安排暂住附近民房。

我一听,心里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这些老行伍的大批加入,一人的战斗力,抵得上三人。忧的是这个动静也太大了,不引起清廷关注都难,看来必须与方大洪谈谈,是否将眷属移往金门,种点蔬菜,晒成干菜路上食用,也省得闲出问题来。

李思忠表示他原属承恩伯周全斌部,投清以后,因与一等海澄公黄梧过去有过共事的经验,黄梧向周全斌借将,要专注于群众的动员工作,目前黄梧部的动员工作已告一段落。

因此派他前来,而他过去在明郑政权曾担任左都督职位,对军队的指挥运作也熟悉,可以适当地发挥辅助功能。

如此看来,黄梧对动员广东水陆师是抱持极大期望的,居然把他好不容易,挖来的能手又借出来,这也显示黄梧没有私心,是令人钦佩的良好作业典范,值得给与鼓励,并推广至全军。

对于蔡德忠、李思忠两人的工作安排。由于广东水陆师提督府非同小可,总兵力超过万人,而清廷全国的总兵力只约六十万,其重要性可知。

我又对吴六奇尚未有十足的信心,因此只有两个人派去埋伏,我是非常不得已也非常不放心的。

因此我要两人尽力就好,不要贪功、不要躁进,量力而为,以保存自己为优先。

至于两人的工作分配,蔡德忠长时间从事地下工作,故以监视吴六奇为首要任务,若有异样,要立即采取行动,但以押他的儿子胁迫才有胜算,尽量不要发生正面冲突。

李思忠长时间从事动员工作,故以协助吴六奇动员为首要任务,两人平时多联系,并互相掩护。

召开首长会议时,李思忠陪同吴六奇出席,由于路途遥远,吴六奇若不克出席,由李思忠代表出席。

不到半个时辰吴六奇就回来了,现在正由师爷协助周公仁撰写奏折,由于奏折写好之后还要吴六奇副署,因此我邀请吴六奇赴泉州满营,参观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上课情形,吴六奇欣然同意。

在前往满营的途中,我告诉吴六奇,闽浙总督府李率泰已同意吴六奇对泉州知府的安排,并将全力促成。吴六奇对于我的动员能量大感惊奇。

到达满营,甲喇章京敦达对我是毕恭毕敬,对吴六奇则仅颔首为礼,吴六奇更是震惊不已。

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现正分班上课中,外面围满了满营战士,或站或坐都专心一意的听讲,抬头一看,里面的学生,正活泼的与教育长互动着。

我请即将成为教育长的史进,拿一个书包来送给吴六奇,我向他介绍书包里的铅笔、阿拉伯数字、九九表、注音符号表、国文、数学课本、里面还有刚印好的易筋经十二势拳法共108式变化图。

我说这全都是我准备的教材,108式拳法变化图也是我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就连铅笔也是我的发明,将来都是要用以发外国人大财的利器,请军门大人为我保密。

我继续说道:这些满营战士不但作战勇猛,更是好学不倦,站着听讲一整天也没人叫累,我估计十年内必出大文学家、治国大才,将来都是中华帝国的栋梁之材。

吴六奇好奇的问道:这些满人跟着你,不怕将来家人遭受牵累吗?我说:他们在北京、盛京的家人的确怕将来遭受牵累,正分批赶来会合中。吴六奇不由得咋舌不已,惊呼连连。

我看时间差不多了,建议吴六奇回泉州府衙把事情告一段落,路上吴六奇问我为何不立即发动战争,推翻满清,他认为我已有一战之力,为何不速战速决?

我说:清廷目前实力仍然很强,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当战事一拖延,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届时生灵涂炭,实不忍见也。

此外我们的治国人才正在培养,俟培养完成之后,立国即可治国,国家可以迅速走上轨道,人民生活只会更好,不至于因为朝代的更迭而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