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下山的时候,我要同学们注意脚下的落脚处,以避免滑脚或扭伤,林足大都由我抱,看他一路东张西望,长大肯定不会是个庸才。
我问吴夫人,林足晚上哭闹得凶吗,吴夫人回答,他都一觉到天明,几个孩子就他最好带了。看起来他的神经也够粗,长大以后遭受挫折,也比较能承受得住,是个好苗子。
途中好几位女生过来要抱林足,我要她们照顾好自己,上山容易,下山难,不可掉以轻心。
回到陈政墓园前广场,已将近酉牌时分,太阳西斜,恰似挂于刚刚我们站立的山巅,我指着西斜的太阳,告诉同学们,这是素有云霄八景第一之称的将军挂月,只是现在挂的是太阳。
两位留守的战士已将材火架好,但是今天是上弦夜,天清气朗,月色够亮,我把薪材抽掉三分之二,放在一旁,准备供慢慢添加材火之用,夏天火烧得太旺,会热得受不了。
这时战士们开始架设帐蓬,六条肥猪都已剥洗好了,正在串挂在火堆的上方,我要没有起脚泡的同学们,都过去帮忙,多学着点功夫。
我请起脚泡的同学们跟着我,看黄芳度、芳兰、芳菊三位助教都没跟过来,我请他们也一起过来,教一教起脚泡的处理方法。
到了另外一条小溪旁,今天走的路并不陡峭,只有二十七个同学起脚泡,我请他们把鞋子脱下来,小溪溪水很浅,把脚放在溪水里,只泡到脚板。我一面解说,一面等待大家的脚板泡软。
我告诉大家,起脚泡如果不尽快处理,不但难受而且如果继续走路,水泡受到压挤,会越来越大,如果最后磨破了,就有可能会发炎,届时必须就医,那就很麻烦了。
其实处理脚泡很简单,尤其是在夏天,只要把脚泡在干净的水,最好是煮沸过的水,把脚皮泡到软后擦干,然后用细针把他戳破,用干净的布把体液擦干,再用细布包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但是在冬天,就必须用温热的水泡脚,否则脚皮泡不软,冬天冷水泡脚对身体也不好,在野外是比较麻烦些。
解说完毕,我找了一个少年营的男生,示范处理的程序,然后由处理好的同学、黄芳度、芳兰、芳菊和我继续处理,先从少年营的女生、男生,最后是青年营的女生、男生,从脚皮嫩的到比较粗的,依序而做,很快就都做好了。
酉时初,伙房用鸡公交车送来晚餐,我告诉伙房佐领,明天早餐在船上用、午餐也在船上装便当,不必再折腾了,今天辛苦你们了。
我要大家先用餐,好让伙房们能赶在天黑前,回到铜山分校。
等伙房将餐具收走,接着我宣布营火晚会开始,我趁着天色尚明,需要灌输一些知识给同学们,首先,我说道:我们铜山分校设在这里,对于这里的山川地理、人文景观一定要有认识,要把自己融入当地。
不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过客,走的时候拍拍屁股,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自认为来去自如潇洒。
其实这是一种过客心理,因而产生不了归属感,这种过客心理只知掠夺,不知回馈,对自身以及所经之地的发展均不利。
因此我要先吟唱两首诗,与大家共勉,第一首是由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的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所作的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二首是由一生时时遭受贬谪徙官,处处民沐遗泽深远,中唐的大白话文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接着我要向大家说说,开漳圣王父亲陈政的事迹,陈政在青年时随军攻克临汾等郡,功拜玉钤卫翼府左郎将归德将军。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因泉州潮州间蛮獠啸乱,陈政奉旨以岭南行军总管率兵来闽平乱,屯垦云霄,置宅于云霄西北方二十里处火田村。仪凤二年677年四月病殁,葬于将军山。
墓为三级墓手,占地一甲,坐西向东。由花纹砖环砌成坟堆,墓丘呈龟背状,宽约15尺,高约5尺,长20尺,后筑挡土墙围护。
墓前有墓碑、墓亭、墓手三道,头曲手、二曲手、三曲手,故称三级墓手。再往前立有石翁仲、石马、石狮、石望柱各一对,石羊一只。
按照唐朝墓制,只有二品以上高官,墓前才能有石翁仲,陈政的官称是归德将军,属从三品,显然逾制了。
将军山高1300余尺,高标秀异,每逢元宵、中秋晴夜,皓月西移,自城内望去,恰似挂于山巅,素有将军挂月之称,是为云霄第一大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