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福鼎渡头,已是酉牌时分,众人正忙着装货上船,人声鼎沸,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的锅一样。方军长正在一旁,注意众战士及民夫的工作,见我过来,马上要他的传令官送来晚餐。
方军长则过来报告,由于福鼎渡头只有三个渡口,这次缴获颇多,无法及时装船。
因此马匹、牛只、帐篷、车辆等陆上容易运输的物资,均送到三十里外靠海的三门港装船,那里有五个渡口,可以分散这里的拥挤情形。
还好今天又在苍南县、福鼎县各卖出一万石、四千石,得银约四万两,总共卖出粮食三万四千石,几乎把这次缴获的粮食全部卖光,合计有九万五千两的收入。同时也减轻了运输的负荷。
晚饭后我告诉方军长,此次缴获及贩粮所得银两共有37万5千两的收入,除老近卫军留下3万5千两,以补预先购粮支出、奖励此次战斗行动有功人员、留存部队营运开支外,其余34万两的收入,请送到财政部郑部长处统筹运用。
预先购入之一万石粮食、已腌制之马肉亦留在老近卫军,以供部队转进时食用。
其余之缴获,包括牛只、马匹、帐篷、兵器、盔甲、及运输车辆等,由于老近卫军是纯战斗部队,并无后勤补给部门,因此,请送到承恩伯周全斌部保管,统筹运用。
请传令官将所有缴获列出清单,通知随军参谋部,并请通告我军各部,由随军参谋部统筹调度。
天色渐渐暗下来,时辰已近戌时初,货物装船工作仍继续进行中,但也已近尾声,人声逐渐变小。由于我军的船只的舷梯均设置有扶手及护网,因此也不虞有意外事故的发生。
次日天一亮,船只一艘艘依序驶出福鼎渡头,承恩伯周全斌部此次运输任务,是由副将陈升负责。我与方军长、姚团长等人一起,坐上副将陈升的战座船。
这是专为水师指挥官设计的作战用船只,亦为水师指挥官的座舰,故名为战座船,是战船中尺寸最大、装备最齐全者。
战座船主要用于指挥整个船队作战,发号司令。长240尺,宽94尺,有六桅。一般用于护航、作战的专用舰船则是战船。稍小一号,长180尺,宽68尺,有五桅。
运输用的船,又称粮船,主要用于运载船队所需的食粮,二千料的粮船,每船约能载粮之重量为1350吨,约4500石。长280尺,宽120尺,有七桅。
陈升原为明郑政权水师左都督,随承恩伯周全斌投清之后,一直担任副将,现承恩伯周全斌部副将有黄国贞、陈升、黄廷、何政、许贞、李思忠六人。
沈光文率领152位原张煌言部之先锋战士来归,沈光文原是位儒将,现已锐变为一战将,我计划由他代替李思忠,李思忠则调入财政部,他为人心细适合当主管,将担任警卫司令,职位等同于副军长。
船继续向东行,经过沙埕港时,天色已大亮,此时阵雨忽有忽无。东方远处得天空似乎云层相当深厚,不久船行方向,由东转向南航行,进入大海,船摇晃得比润六月十一日,乘坐哨船来时还要厉害。
在海口处我看南关岛和大礁尾,海浪拍击沿岸的力道,似乎比来时要强,偶而还发出雷鸣声。
是我大意了,这几天忙着对应三位满州贵人、清点缴获、贩卖粮食,忽略了天候,只觉得天气晴朗炎热,当时以为是常态。
没有注意到云高稀薄,远山绿树清晰可见,这都是台风来袭的征候啊!这船队有一百余艘船,一万多人的生命,可不要因为我的疏忽而有折损啊!
船继续向南航行,海浪拍击沿岸的力道,似乎没有继续增强,但云层渐低,阵雨却愈发凶猛,传令官送来蓑衣要我穿上。
这还是我第一次穿蓑衣,看起来笨重实际上不重,而且不影响手脚的行动,只是对于由风带动的斜雨,防雨能力就差了。
又过了一个时辰,船行到北澳岛,海浪拍击沿岸的力道,似乎不增反减,随然阵雨继续增强,云层继续下降。
这似乎就是典型的西北台,但只要有东宁地区的中央山脉阻挡,东宁地区的西面就安全了。
西北台一向凶猛难挡,风强雨骤,遭灾之后损失奇大。看他的走势,似乎是向着温州、台州一带的方向而去。
我请传令官去请方军长、副将陈升、姚团长等人一起来,都穿上蓑衣到甲板看风浪。
方军长、副将陈升、姚团长等人一起来了之后,我仔细地将海象、天象、风雨势的变化,及东宁地区的地势说明给大家知道,借机将中华义师各部预防台风须知之要点,配合实况再说明一次。
结论是,正有一个大台风接近中,方向是温州、台州一带。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请加速南下,躲台风远一点,安全较有保障,并可接受东宁地区高山屏障的保护。
今晚全体船只停靠福州府镇东卫福清湾,明早看情形再作定夺。
靖南王府军服请换下或略加遮掩。并请安抚大家,一切都在掌握中,不必惊慌。同时请以飞鸽传书,请承恩伯部以我名义,通告我军全军。
标题:中华义师各部预防台风须知第二次报告
机密等级:最机密。
传递速度:最速件。
传递对象:全体义师各部周知。
此次台风动态:今晚入夜后或明晨登陆。
可能登陆地点:温州、台州一带。
警戒区域及警戒事项:这次台风属大型带豪雨之台风,虽未必会在我军所属地区登陆,但应注意在台风过后,其外围环流带来豪雨之影响,因此我军各部均须戒备,船只都必须进港系牢,屋顶压实,低洼地区民众须撤离。
灾情通报:台风过后,请各部均以最速件,将受损状况及需协助事项通知随军参谋部,以便统筹协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