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1 / 2)王师北定首页

第103章阳明心学知行合一

与上山的方式一样,每隔十步安排一位满营战士站在路旁护持,必要时出手拉一把。在途上碰到烂泥和碎石陡坡时,我还是要大家学习野兽,四脚并用,必要时还要倒着走,以策安全。

野兽山径的难度和精彩,总算让同学们体验过了,真的很辛苦,但因为这样原始、艰难的山径就是只能这样走才安全。否则有很多攀爬段真的危险,有很大的机会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去,那就有可能不只是受伤,而且还有生命的危险。

途中有几位中华少年营的男女同学开始体力不继,步履艰难,所幸中华青年营的哥哥、姊姊们马上上前,两人扶一个,慢慢地跟上队伍,其中也有许多是相互扶持着的,场面温馨,每个人都累坏了,但脸上都挂着笑容。

下山反而比上山走得慢,用了三刻的时间,回到今晚的宿营地已是申时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壮志得酬,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这就是登山攻顶一直为人们所向往,而乐此不疲的原因,也是磨亮心志、提升心灵价值的最佳方法与途径。

回到宿营地,我问大家,若有机会还要不要再来一次,大家都齐声叫好。这就是登山攻顶吸引人之处,明明累个半死,还在喘气,却仍兴味浓浓。我请起脚泡的同学,先去旁边小溪下游泡脚,把脚泡处理好。其余的同学去当满营战士的助手,准备做晚饭、营火晚会等。

吃过晚饭,营火晚会开始之前,我告诉大家,我本来的计划,明天是要循原路向东回去的,但是这样走却是有点儿无聊。今天看大家的表现之后,我有信心,大家可以跟着校长另外走一条新路下山。

从我们的宿营地南边下山,大家可以看到山脚下有一个不小的平台,直线距离约只有三千余尺。但是所谓望山跑死马,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却是不很近。

这条山路校长曾经走过,其真正的路程约有八里,高度下降1200尺,陡坡很多,还需要翻过两座山,而且基本上都是野兽山径,人迹罕至,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同学们都齐声回答:跟着校长就有信心!

我说那大家都有福了,明天大家可以看到泉州第一胜景,清源山最负盛名的老君造像,他是全国最大的、雕刻年代最早、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羽仙岩,拥有中国最大的宋代石刻太上老君造像,高17尺,厚20尺,宽24尺。

不知各位有没有听过,狂妄而不知谦虚的人,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常常自称老子天下第一。其实这个辞的本意,并不是用来吹牛的,也丝毫没有狂妄无知之意。

其来源是唐朝以道家为先,儒家为次,佛教为末。所以这就是有人为儒、释、道三家排序,这是老子天下第一的真正来历,而孔子只能屈居第二,故被反对儒家的人称为孔老二,而佛教来自印度,所以中国人至今称印度人为阿三。

老子名李聃,生活于二千余年前,又名李耳,世人尊称为老子。老子总结他的思想著述道德经,共有五千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有许多老子的思想一直被视为对为政者的箴言,譬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以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等等。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时孔子年五十一岁,适周问礼于老子。后曰:五十知天命。今在洛阳有孔子入周问礼碑。

可惜孔子其实并未真正听懂了老子的学说、思想,以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为例,老子对礼是不认同的。原因是他认为礼是外在的,而且是虚华的。而老子的学说讲究实用,追求朴素,讲求自然。

但是后来因为儒家的学说对统治者有利,自汉以后受到历代帝王的肯定,因此礼教越演越烈,束缚了国人的思想二千多年。而对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妇女影响最大的大儒,恐怕要算是宋朝时代,出身于闽省的朱熹这个圣人了。

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将理学思想集大成,至今人们尊称为朱子而不名。尤其是女性同胞受害最深,他强化出来的三纲五常,其中尤以三纲为祸最烈,即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夫死妻不能改嫁,不知毒害了多善良的女性同胞。

理学派的人更进一步演化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此外他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将无数男男女女从人间推向地狱。而他自己却一边享受着老婆的温馨,另一边还纳二尼为妾,不愿意灭自己的人欲,却要求别人灭人欲,表里不一。

所幸到了明朝后期,出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改变了这一观点,他叫王阳明。他在朱熹理学思想的基础上,悟出了天理即人欲,开创了儒家心学一派。简单来说,就是世界上的法则与人的各种欲望密切相关、不可分离。

他认为天理的法则要基于欲望,欲望也要遵循天理的法则。所以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他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心学四诀,在民间流传甚广至今不衰。但王阳明的学说并不为当政者所喜,他的肖像也常被丢出孔庙之外许多次。

今晚的营火晚会比前两次要热闹,一方面同学们互相混熟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都费尽力气登上泉州第一高峰,看着山下的美景,从中获得无上的成就感,到现在还沉醉在登顶的喜悦之中。

由于明天还有一趟艰苦的旅程,我要大家准时休息,养精蓄锐,调整体力,以迎接更大的挑战,要庆祝可以等回到营区后再庆功不迟。

次日天还未亮,满营战士已开始熬粥做早餐、煮饭准备装便当做午餐,同学们有的拾薪材、有的洗菜,整个营地里闹哄哄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笑容,一点也不担心接下来的严酷考验。

等大家收拾好营地,用过早餐,装好午餐用的便当,早餐虽然用的是浓稀饭,而非传统的干饭,但因为有昨晚吃剩的肉骨头,油水足、滋味好,大家都吃了个饱,耐到午时应该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