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无错决策智者之行
告辞了承恩伯与副将黄国贞、何政、许贞、沈光文等五人,我与周令慈、郑棉两位知性美女及一班随员,坐上专用哨船,自金井镇启程前往围头湾的彼岸,石井乡工商产业及财政部郑部长的总部。
看着围头湾内风浪平和,天象、海象、水文都正常,这一趟行程三十余里,约需一个时辰才到得了,我邀两位佳人进入船舱,我拿出纸、笔,立刻画出六张图,向两位佳人解释,这是我为大众设计,作为我军将来提供给民众使用的标准住屋。
前面三款是提供给城市居民、机关、工厂员工使用的集合式,背靠背的连栋式住宅。
第一款是一厅一房一厨一浴厕,厨房在屋前,浴厕在屋后,有四支共享的钢筋混凝土顶梁柱型,每排三十个单位,每一个单位住家的土地面积为1,000平方尺,建筑面积600平方尺,中间巷道宽15尺,可行车,供单身或新婚夫妇居住。
第二款是一厅二房一厨一浴厕,厨房在屋前,浴厕在屋后,也有四支共享的钢筋混凝土顶梁柱型,每排二十四个单位,每一个单位住家的土地面积为1,260平方尺,建筑面积800平方尺,中间巷道宽15尺,可行车,供小家庭居住。
第三款是一厅三房一厨一浴厕,厨房在屋前,浴厕在屋后,有四支共享,两支位于中间自用的钢筋混凝土顶梁柱型,每排二十个单位,每一个单位住家的土地面积为1,500平方尺,建筑面积1,000平方尺,中间巷道宽15尺,可行车,供三代同堂,有父母同住之家庭居住。
后面三款是提供给农村居民、山区别墅使用的集合式,背靠背的连栋式住宅。
第一款是一厅一房一厨一浴厕一储物室一牛舍一猪舍一堆肥场,厨房、储物室在屋前,浴厕、牛舍、猪舍、堆肥场在屋后,有四支共享的钢筋混凝土顶梁柱型,每排二十个单位,每一个单位住家的土地面积为1,800平方尺,建筑面积1,200平方尺,中间巷道宽18尺,可双排行牛车,供单身或新婚夫妇居住。
第二款是一厅二房一厨一浴厕一储物室一牛舍一猪舍一堆肥场,厨房、储物室在屋前,浴厕、牛舍、猪舍、堆肥场在屋后,有四支共享的钢筋混凝土顶梁柱型,每排十六个单位,每一个单位住家的土地面积为2,000平方尺,建筑面积1,400平方尺,中间巷道宽18尺,可双排行牛车,供小家庭居住。
第三款是一厅三房一厨一浴厕一储物室一牛舍一猪舍一堆肥场,厨房、储物室在屋前,浴厕、牛舍、猪舍、堆肥场在屋后,有四支共享,两支位于中间自用的钢筋混凝土顶梁柱型,每排十二个单位,每一个单位住家的土地面积为2,200平方尺,建筑面积1,600平方尺,中间巷道宽18尺,可双排行牛车,供三代同堂,有父母同住之家庭居住。
民众如果不喜欢集合式,背靠背的连栋式住宅,只要合法取得建筑用的土地,也可依此设计略加修改成为独栋住宅,委托即将成立之建设公司兴建,但因无共构部分,因此其造价较高,出入之道路也需自行设法解决。
因此将来农业部要成立土地银行,以不高于一分利的低利率,提供全民有担保抵押之贷款。另外也要成立农民银行,提供全民无担保抵押之小额信用贷款,使农民不至于因为一时的困难,无钱买种子,而荒废了农田。
因此土地银行与农民银行应于各城市广设分行,以方便人民存款、贷款,除继续办理土地、农业金融业务外,也可利用广设之分行据点,办理一般商业银行之业务。
将来徽商也可能申请成立类似之银行,他们可是钱庄的老祖师,银行业务之行家里手,若与公营之土地银行与农民银行形成良性竞争,嘉惠一般民众也不是一件坏事。
只是将来公营之土地银行与农民银行若竞争失利,发生亏损,棉儿可不许哭喔,究竟公营之土地银行与农民银行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要目的,盈亏并不必太在意,若能因此而使得徽商成立之类似银行无法盘剥一般民众,那就已经是一件大功德了。
我对于将来的土地银行与农民银行倒是充满信心的,说不定将来会是在我军之中,能与中华银行、工商银行,并列成为四大银行之二。至于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地位超然,就不能与一般的银行相提并论了。
辰时末哨船慢慢行近石井乡,准备在泉金渡头靠岸,渡头上已有不少人在等候,除了郑部长郑袭外,还有郑泰之弟郑鸣骏、子郑缵绪,龚淳、林贤等四大金刚,还有来自安平城,原五商十行的领袖曾定老、伍乞娘、龚孙观、及龚妹娘等四位大老,以及一干随员前来迎接。
哨船一靠上渡头,我赶忙快速下船行礼,说道,这大太阳的,怎敢劳动各位叔伯如此辛苦来此等候。郑部长正色的回答,是主公辛苦,每日马不停蹄,奔走各地确认各项工作及撤退程序的落实,千头万绪,谈何容易呀!
我在一一与郑部长的四大金刚及四位大老见礼,之后我说道,我们边走边聊赶快离开岸边,否则两位助教也要受不了了。在海边吹着咸湿的海风、顶着大太阳、又接受阳光反射海面的光线,对人体的皮肤是一大伤害,尤其是女士皮薄,更加受不了。
一路上走着,我把握住机会,趁机推销仔细研究问题、理出头绪、详细切割问题、依直觉做出决策的无错决策方法四个步骤。因为我们此行十二个人,就是我军在财经方面需做决策的关键要角。
若要下决策时,发现其中有某些问题是在模棱两可之间,决策就有可能出错时,这就表示问题的切割不够详细,这时就要回头检视问题处理的程序,将它再细致化、精确化,直到每个步骤都是显而易见的对错问题时,所做的决策就简单了而且是不会出错的。
原始佛经里佛特别着重在,教导修行者要灭受、灭想,就是要佛弟子降低受觉的敏感度,以减少受到外界干扰的程度又要佛弟子降低想的活跃度,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曰: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因为所有的想都是妄想,都是错的。只有依直觉而行,才不会犯错。
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接着又曰:三世诸佛,依波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修行者能达到灭受、灭想的境界时,修行已近尾声,这时智慧以完全开发出来,再也学无可学,达到无学的阶段,亦即已证入阿罗汉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