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依巴市富饶人口多
次日天一亮,我就告别了黄公爷及郑总兵,赉塔总兵还在山区扫荡、拘押当地原住民、西班牙人、及有敌意不服管教之早期中华移民,工作比较辛苦,而且预期的收获也有限,这次的来访没有能够见到他。
黄公爷也要前往新卡市,我告诉郑总兵新奥分校设置事宜不用急,由于我军还在撤退之中,紧接着是农忙时刻,报到日期应在十一月初,所以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可用。
我与黄公爷分别上了座船出发,到了格兰德岛我要向西转北往伊巴市,黄公爷则要向东转南往马尼拉湾,两艘船要在此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大家都挥挥手互道珍重再见。
今天是我自新奥市至伊巴市的行程,伊巴是一种热带果实的树名,在中国两广地区及东宁岛都可见,有人称之木胡瓜、三敛果或黄瓜树,因为它的果实长得很像黄瓜,其实它是杨桃树的近亲,在热带地区非常普遍。
这种果实非常酸,难以下嘴,在吕宋,通常将叶子打成糊状物,充当治瘙痒、肿胀、风湿病、腮腺炎或皮肤疹的药物。也有的地方,将它的果实经过去酸处理后,用来作产后的补品,也用于治疗鹅口疮、感冒、咳嗽和控制肥胖等用途。但没有科学证据可以证实这些用途的有效性。
快船过了格兰德岛之后,沿着苏比克半岛北上,一路上只见岸上楩柟幽蔼于谷底,松柏蓊郁于山峰,环境清幽,流光溢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热带风光,是个旅游圣地。但是山高水远,路陡海深,现在却是杳无人迹。
快船继续沿着苏比克半岛北上,约70里后,地势逐渐地和缓降为低山、丘陵,其间亦有地势平缓的河川地和山间盆地,到了这里才开始看到人烟,也有早期中华移民耕作的痕迹。
过了苏比克半岛,快船继续北上,人烟渐多,沿着海边也有小村落散布其间,好一幅安静、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景象。
接近伊巴市时才到申时中,看到一条颇有规模的河流,长相相当奇特,出海口只有一百余尺,里面却是一个大瓮,最长边有三千余尺,宽度有一千尺,倒像是个舄湖,但出水量不小,显然流域也甚广。
我请管带将快船上溯五里一探究竟,但是快船刚探头准备进入时,就听到一声大喝:可是主公坐驾光临,还请放缓速度,接受检查。
我一听这有意思了,明明看到快船上的特殊认证标志,却还要求放缓速度接受检查,还好没有要求停船。
我好奇地往前一看,是一条吴军门的标准水师战船,正躲在湖口内侧一个转角处,看到我之后,战船上的水师战士齐声高喊:主公好!看一个似乎是管带的军官大喝一声:检查完毕,请继续行驶。
我请快船驶近,我朗声问道,你们怎么埋伏在这里?吴提标人在哪里?
对方回答:下官陈启立,是战船的管带,吴提标现在北方继续清缴,今晚会赶回来,目前伊巴市只有我等60名水师战士,负责守护五千名动员民众及四名中华青年营助教、学生之安全,职责所在,多有得罪,请主公责罚。
我一听故事满多的,天色也已向晚,探查工作明天再说,而且可以做得更彻底一点,就下令快船与战船并排停靠,战船的管带陈启立马上跑步过来。
我请王栋等人问一下人数,往北方四里处河边的树丛中抓一些野味、捡一些柴火,今晚来开一个营火晚会,让驻守的水师战士们沾一点荤腥。
我请管带陈启立就他所知道的部分说仔细一点,陈启立说道,八月二十二日我们抵达此处,设立观测站,吴提标发现此处及一路自北方行来所见,是一大片值得开发的地方,当地原住民颇多,早期中华移民也不少,而且依巴市还颇具规模。
因此第二天吴提标就发鸽信,请吴军们洽商虎门镇分校派一名助教带三名学生,前来协助丈量土地,以就地安置早期中华移民及我军动员群众。当地原住民则押送至靠山边之平坦处建立第一个屯垦区,并由50名战士驻守。
第三天吴提标就要求我军动员之群众,于城郊区开始垦荒准备下种,俟虎门镇分校派人到达之后,丈量土地完毕,即开始与早期中华移民混编安置。
我问道,这里的早期中华移民为何都愿意配合我军的安置措施,别地方的早期中华移民可没有这么容易被说服呀!
管带陈启立说道,吴提标每到一处就招集早期中华移民,他说我不识字,也不会编故事,我只能遵照我们主公的原话告诉各位,而后背诵一段话:
因此在进行土地分配、计算土地面积、清丈土地等工作时,尽量劝导早期华人移民,与我军动员之群众混编,我军将一视同仁,平均分配土地。平常只收取一成左右税金,荒年时政府还可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以后就不必战战兢兢的过日子。
但是若有早期华人移民坚持不肯挪窝的,那也由他去,但是要事先声明,不肯挪窝的人不要以为是抢先得到了甚么宝地,政府将来要兴修水利、广建民宅将吕宋建设成为世外桃源,但是散居各地的人,政府可能就无法照顾得周全了。
我听了多次也能背诵了,只不知吴提标有没有曲解主公的意思,但是早期中华移民听了之后,就都没有人表示有异议的了。
我一听也被逗笑了,不识字居然也有好处,人家也相信你编不出故事,反而容易相信你的话。我说道,吴提标也不容易呀!不识字居然能把我的话一字不漏的背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