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3章 广建粮仓 未雨绸缪(2 / 2)王师北定首页

汪部长也说道:主公谈起这些复杂的数字,如数家珍轻松自如,过去算学给人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有如拨云见日,数学确实是有趣又实用的学问,大家都应该好好的学一学。

休息结束后,大家都回到座位上,并不因刚刚大家都不会计算比例而垂头丧气,反而因为有信心,可以多学会一招而精神奕奕。

我首先要大家都记下来比例是两个同类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这就是比例的定义,那它是甚么意义呢?譬如有一个家庭成员有十人,其中男人有四个,女人就有六个。

如果我问那这个家庭的男人比例有多少?你就要用男人的人数去除以全家的总人数,所的结果是04,换句话说十分之中有四分是男人,通常的说法是说男人占四成,那另外的六分是女人,通常的说法是说女人占六成。

接下来我要问第一个问题,假定我们班上有100人,其中有20位女生,请问男生比例是多少?

过了一会儿,我公布标准答案是八成,我请答错的同学将计算式,拿来给我看一看。结果没有同学上来,我说道,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这次全部答对了但还不能太高兴。

我要问第二个问题是,假定有两个富翁在比谁富有,其中甲富翁说我有水田30甲,旱田20甲,乙富翁说我有水田、旱田各30甲,请问是哪个富翁田产较多,其比例又是多少?

过了一会儿,我公布标准答案是乙富翁田产较多,其比例是5成5,我请答错的同学将计算式,拿来给我看一看。结果所有的同学都过来了,我看了几分计算式,原来都是不会四舍五入。

我就把四舍五入的方法告诉大家,接着要大家计算休息前,第六个问题,没有储粮习惯的原住民比例,结果只有少数人算错,我看了计算式,都是因为数字大了,计算复杂一些,一下转不过来,方法倒是都对了。

我勉励做错的同学,不必懊恼,平时多作例题,就可以熟能生巧,以后就不会被大数目难倒了。

接下来我们要谈一谈粮食问题,请方志斌作纪录,上完这一课就发送各部办理,尤其是财政部请把此事当作一场战争,必须以最优先、最快速的方式处理。

由于在吴军门部、承恩伯部、李制军部及黄公爷部四个大部的统计结果,没有储粮习惯的原住民比有储粮的人多9万8千人,其比例是约5成4。有八个月存粮的人,包括我军原先动员的民众、我军战士及早期中华移民,这三种人应该都是有足够存粮的。

而有存粮的人数比例只有四成六,尚不到半数,待补的空缺比我军原先的存粮还要大一些。

我军原先是没有考虑到本地原住民用粮的,即使考虑到,我军也不可能在大陆时,肆无忌惮地四处收购粮食,即使有足够的粮食,我军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运输能力,把粮食运送过来。

以上是我对于目前粮食问题的总结,以及对过去作为的检讨,接下来是我军将来的因应措施。

首先是要请各部以最积极的态度,在农闲时间,鼓励青壮出门打猎、鼓励老幼妇孺种菜、鼓励水师战士捕鱼、尽速清理缴获、向早期中华移民洽购余粮,并请财政部连络五商十行向越南、占城、暹罗、柬埔寨等国紧急采购粮食。

越南、占城、暹罗、柬埔寨等国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稻米之乡,亦是最大的粮食供应地,所以是我军渡过此一危机希望之所寄托,请立即前往紧急采购粮食,必要时不惜以抢购的方式下血本为之。

随着将来我军需要征伐各国,统治整个南海地区,除了战士们需要粮食,将来要统治各地,政府有责任一开始就要让人民可以免于饥饿之苦,现在我军已经有了稳固的领地,因此要积极的建设大型粮仓,以免将来又遇到类似目前的粮食问题。

依据唐魏征所著隋书卷24志第19食货中记载,天下有三大粮仓含嘉仓、黎阳仓和回洛仓。

黎阳仓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关镇东关村,平面近长方形,东西宽780尺,南北长900尺,周长约3,300尺。

回洛仓位于河南省洛阳小李村,长约1,170尺、宽约780尺的地区内,70余座仓窖排列基本规整,共12排9行,仓窖间距在240尺至300尺之间。就仓窖的个体而言,上口径一般在30尺左右。

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含嘉仓,由于规模巨大,四周建有围墙,形成较为独立的城池式仓城,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区。东西宽1,836尺,南北长2,130尺,总面积有430甲,是隋唐东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建立后,盛唐时曾纪载,全国各主要粮仓藏粮12,056,620石,其中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粮仓287座,窑40余座。至今发现保存千年的粮食仍有一半完好!

这足以显示含嘉仓当时的设计的高明,首先在于选址在地势高的地方,华北这个的地方土质干燥,水位低,利于储粮。更重要的是,这些粮窖的结构十分科学,人们在冬季封存粮食时,用席子夹糠法使粮窖隔湿保温。

当粮仓储满后,仓口铺敷一尺半左右厚的谷糠,糠上敷席子,最后用泥土封闭窖口。这种方法,既可防潮防腐防火,又能防虫蚀侵害,便于守护管理。当时的官仓建筑及储粮技术均甚为高明,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