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坐在主位,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陈文周陪同。
“太子殿下,戎马之中,条件实在简薄,招待不周之处,还望太子殿下多多海涵则个,”郭子仪笑道。
李亨摆摆手,说道:“大帅言重了。如今征伐之际,朝廷本就该节俭开支。前方的将士们披荆斩棘,尚且吃不饱穿不暖,我们哪还能过多要求?”
陈文周嘿然一笑,低着头小声嘀咕:“这就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嘛!”
郭子仪和李光弼同时怒瞪陈文周。
”哈哈哈,“李亨笑出声来,然后神色转为严肃,“文周的话虽不中听,却是事实。”
他叹了口气说道,“叛将史思明领了八万人马紧逼潼关城,形势岌岌可危啊,如果潼关一破,那么京师长安就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无险可守,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宰相杨国忠整日介给父皇谎报平叛大业是如何顺利,形势如何喜人。长生殿到现在,还在夜夜笙歌,唉!”
郭子仪等人都不说话了,战事吃紧,然而皇帝依旧耽于酒色,这是他们都知道的。
但是这话却没法说出来,李亨是皇帝的儿子,总不能当着儿子的面去说他老子的坏话吧。
何况这老子还是天下第一的头号老子。
李亨继续说道:“上个月父皇听信了内侍令边令诚的谗言,以怠战的罪名,斩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如今又派哥舒翰镇守潼关,形势可危呀!”
郭子仪宽慰着李亨说道:“太子爷不必担心,哥舒翰也是沙场老将,深得用兵的精髓,自然能够分析眼下的局势,他必定深沟高垒,拒不出战。”
“只要守住潼关城,稳住局势,我再领朔方军东出河北,光弼领河东军兵出太原,我们两路兵马会师河北,定能一举攻占安禄山的老巢范阳,到时安禄山必定回师救援,潼关之围自解!”
李亨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郭子仪和李光弼同时皱起了眉头,不明白李亨的意思。
就听李亨说道:“哥舒翰我倒不担心,他是我朝名将,虽然重病在身,然而头脑却很清晰。听说他到潼关之后,加固城墙,挖掘堑壕,加强防御,叛军接连发动数次攻城,却都被潼关守军击败。”
“那太子是?”李光弼问道。
李亨忧心忡忡地说道:“我担心的是朝廷那边哪。”
“此话怎讲?”李光弼问道。
“一来,父皇是几十年的太平天子,文治武功可谓是威震天下,造出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唐盛世!安禄山起兵造反,望风披靡,势如破竹,不出两月,就已经打到了潼关城,称帝建制!这对父皇的自尊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打击,所以父皇急于求胜以找回自尊!”
“二来嘛,杨国忠与安禄山素来不和,安禄山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谋反,所以杨国忠担心父皇把他杀了,以堵安禄山之口,让安禄山师出无名。所以杨国忠必定向父皇进言,速战速决,以求保全自己。如此两方面原因,只怕父皇会强令哥舒翰出战哪!”李亨满面忧心地分析道。
“其实这次来传旨,说个不好听就是来督战的!”李亨看着郭子仪说道,“不过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塞北不比潼关是天子脚下,大帅自行酌情处置即可,朝中之事,我自会替大帅打理!”
郭子仪心里一惊,赶紧拱手说道:“殿下推心置腹,臣感激之至!”
郭子仪人老成精,怎么不明白李亨这话的意思?
这是太子李亨在向他示警,同时也是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