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外,吴铭正在候驾,这里的宫殿禁卫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
殿内,吴王正在召见五公主吴菲,陪同人员有王后、太子、靖王、长公主、康王等一干王室中人。
吴菲经历早有人详细记录,并已通报给吴王得知。
吴王看到失散多年后,如今已是婷婷玉立大姑娘的小女儿,大喜过望,老怀安慰,当即封吴菲为安吉公主,并昭告大赦天下。
看着殿下儿孙满堂,久受病痛缠身和政务烦劳的吴王难得放松心情,兴致颇高,说道:“朕听闻公主身边有一护卫忠心耿耿,护卫得力,今天可有来?”
身边侍奉太监俯身上前回道:“来了,正在殿外候着。”
“宣上来让朕看看,是何等忠义之士?”
“是,宣义士吴铭觐见!”侍奉太监起身走至前方大声宣道。
殿外吴铭听得喊声,收敛心思,越过禁卫,跨过大殿门槛,缓步向殿前走去。
殿内众人将目光投向进来之人身上,只见一清新俊逸、神采英拔的年轻男子缓缓走来,步履安详,从容不迫。
吴铭在殿前站定后看向吴王,吴王年逾半百,鬓角发白,形容枯槁,惟有眼中还有神采迸发,彰显帝王气势。
此时,殿内传来几道神识锁定吴铭,吴铭知道乃宫中供奉修士在防备,当下不做理会,任由神识锁定。
“小民吴铭拜见陛下,祝陛下春秋鼎盛,万寿无疆!”吴铭并未下跪,只是躬身行礼。
一旁太监面有焦急之色,想必是见吴铭不知礼仪,正想上前呵斥,吴王一摆手乐呵呵地说道:“你可真会说话,万寿无疆,谁还能真正万寿呀。呵呵,你是哪里人士?”
太监见大王不以为意,也就悄然退下。
吴铭回道:“启禀陛下,小民乃代郡长兴县人。”
吴王:“哦,代郡长兴呀,刘万盛家是不是也在那里呀?”
吴铭一怔,这刘万盛是谁呀?
吴王身后太监躬身低声回道:“启禀陛下,刘大人家族正是在代郡长兴城。”
吴王:“哦,这长兴县地杰人灵出人才呀,是个好地方。”
他口中刘万盛正是代郡刘氏中人,去年刚官升御史大夫。
吴王又问:“你家中还有何人?”
吴铭:“原家中还有父母双亲,皆已过世,如今只剩小民一人。”
吴王:“你居然是个孤儿,倒是个苦命人,你护卫公主有功,想要何赏赐?”
“小民懵懂时被流放至边镇充军,后护卫公主在深山老林中多年,向往山野自在,陛下天恩,可否赦免小民流放之罪,还自由之身。”
吴王见吴铭只是想求自由之身,微微一笑,说道:“你原本是无知小儿,受父母牵连获罪,本身并无大错,本就无罪之有,与你立下的大功相比,区区自由之身只是小事一桩,你就不想多求些荣华富贵吗?”
“陛下圣明,小民在山中有过修行,心静如水,对于荣华富贵不敢奢求。”吴铭微微低头,他想求些修行资源,但吴王能给吗,想来想去,干脆随意好了。
吴王听吴铭语气淡泊,不似虚假之人,再想到他已是修士,就夸奖道:“嗯,你这年纪虽轻,但却是云心月性,现在难得有年轻人像你这样不慕名利,性情恬淡,很好!”
随后皱下眉头道:“不过朕不是小气之人,该给的赏赐还是要给的。你现在已是一名修士,些许身外之物估计是看不上的,封你个官做,估计你也做不来,也不想受那份约束,这倒叫朕为难了,该怎么赏你呢?”
吴铭心道就赏赐个万把千块的灵石好了,嘴上却说:“陛下天恩浩荡,深仁厚泽,能得到陛下夸奖已是最大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