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有女如花心似玉(2 / 2)大周贼臣首页

“小姐,外面好像有人?这个时候怎么还会有人在这山间行走。”

竹屋亮着几盏烛火的房间内,那两个少女却是那日去找王长安寻理不成,反遭调戏的姑娘,也就是刘寇的妹妹柳烟儿和她的丫鬟桃夭。

她们却也不担心有什么贼人,因为在这凤华山,还有比她们还厉害的贼人嘛。

要知道这里虽然是山脚下,可前方十几里处还有一峡口那里是进山的必经之处,有着二十多号人在守着,不然想从其他地方进山,那几乎不可能,不是险崖就是层层山峦阻挡着,就算闯进了,也早惊动山中的人,得不偿失,几乎白费功夫。

这是当初刘寇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周围那么多大山不选,偏偏要选这个有山门的风华山,也是平阳城县令和一众大户拿黑虎寨没办法的原因。

柳烟儿因为前些日子不在山上,所以不知道自己的闺房被自己那个不懂女人心思的傻大兄刘寇安排王长安住下了,回来以后当然生气无比,女孩子的闺房怎能给个外人住。

所以没有去问清是怎么回事,就带着丫鬟桃夭前去理论,顺便想看看这个让自己哥哥如此重视,不敢怠慢的外人是何方高人,有几分本事。

按理说,柳烟儿也不是那种娇蛮性子,曾经大家户出身的她,虽然早些年就家破逃亡,但刘寇却一直很疼爱她,流亡天涯时,也不让她受委屈,却也读了不少诗书,有一股幽雅气质。

所以她也不像这山上那些山贼般,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到是也算得上知书达礼,但这件事实在让一向好性子的她冲昏了头脑,这下找回场面不成,反而让自己吃了个暗亏。

一时激动冷静下来后,到是明白自己太冲动了,也不好意思找刘寇,却也伤心不已,让刘寇看着还以为是自己的过错,心下一向疼爱妹妹的他也不知所措,所以一连串事情下,发现关键处还是在王长安,可怜的王长安就有今日一行。

窗前烛光下,捧着一本诗集的柳烟儿,没了那日暴躁的心情后,显得格外淡雅娇艳,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混合在一个人身,不但不显得冲突,反而让这个少女更加绝世。

所谓绝代风华,倾国倾城,也莫过如此了吧,俏皮中透露一点美艳,魅惑之间又带有清纯,难怪那日王长安迷了眼,如此绝色,哪能不心动。

这也是王长安对庄老道那个主意不满的原因,在这样的佳人面前演戏,王长安怕是下不了这个脸,不是怕丢脸,而是羞愧。

有女如兰心如玉,羞却人间媚俗色!这般人儿,王长安心下不知什么滋味。

“小夭,走出去看看,应该是哥哥又来了”柳烟儿此时也无心观阅手中诗集了,这些日子她虽为王长安一幅举动感到羞怒,连带着对刘寇也一起生气了,但这些日子后却早宁静心来,可刘寇看她沉默寡语的模样,还是放心不下,以为自己还在生气。

这不每日都前来道歉安慰,近些日子更是听那大牛的胡话一大早就等候在门外,说是显得诚心实意,让她很是头疼,几番解释下换来的还是刘寇乐呵呵赔笑,硬是要留下说好些日子没有见得妹妹,甚至想念,千说万说却是不肯移动一步。

柳烟儿也懒得理,谁让他将自己的闺房让给外人,还瞒着自己,任他在门外站着,想站那就站呗,又不拦你,到是让刘寇满是尴尬,进退不得。

丫鬟桃夭更是连连捂着一张樱桃小口笑个不停,说刘大哥,英雄气概,却如此宠溺小姐,也不过如此嘛,让刘寇一阵白眼,却也不生气。

事实就是如此嘛,若说这世上能让刘寇为之担心的除了柳烟儿以外,就那群跟着自己的弟兄,还有庄老道半个,至于为什么是半个,因为这老道的本领也用不着他担心。

就这样刘寇每日前来站在院子里,翘首望着竹屋内的人儿,也不进去,到了日上三竿就自动离去,却不觉得枯燥乏味,只要每日看着柳烟儿高兴他就高兴了,但见到柳烟儿神色黯然,心下就失了方寸,以为柳烟儿还在生自己的气,也摇头长叹。

其实柳烟儿这些日子里不高兴的真正原因是她从刘寇以及其他山贼处,知晓了王长安的身份,以往对这位天下闻名的大才子还充满憧憬,想看看这让世人如此赞叹的大才子到底有何风采的柳烟儿,没想到那日轻薄自己就是传闻里的王长安。

心下反差之下,却觉得竟是与那些所谓徒有虚名的才子风流一般,也是一个登徒子,让她满是失望,这也是她怅然若失,不高兴的原因。

刘寇若知道是这般,心里肯定会无语,肯定会将王长安狠狠收拾一番,才不管他多重要,竟让我家烟儿如此神伤,不论其他,先教训再说。

“何羡鲲鹏起万里,我辈最是逍遥游!”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潇洒凌云诗句的人竟然是一个也是沦落俗套的登徒子,柳烟儿放下诗集,心下感慨万千,无心再读。

烛火微摇下,照暖那诗集,看得出来,诗集的主人对它十分重视,保护的很好,但微开的那几页除了诗文外,旁边记录着满满娟秀却挺直的小字,覆盖了整个诗集。

莲步轻挪,款款而行来到前屋门前,刚打开竹门,就见一清秀俊朗的身影站在院子中间,不偏不倚正是平常刘寇站的那里,只是人却换了。

在天上月的帮衬下,地上的人本就生的一幅好面相,此时更是显得出尘飘逸,让柳烟儿不由失了神。

“烟儿姑娘,长安这厢有礼,寻了多日,终是找到了姑娘下落,今日是来向姑娘赔礼的,那日种种都怪长安贪睡,才造成这般误会,望姑娘雅怀,原谅长安无礼之处。”